梅兰芳的魅与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兰芳的魅与力   也许梅兰芳并不懂戏。深知他的齐如山就对他讲,“若按技术说,您比我强万倍,若按真懂戏说,您比我可就差得很多。”但他天分太厚,“关于演戏,你同他说一点,他就可以做到,且做得很好”,既生在了梨园世家,怎敢自弃?10岁登台,一唱数十年,只因他除了演戏外别无所长。伶人的命是长在舞台上。   梅兰芳的戏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唱的。抗战8年,嗓子荒疏了,沙哑不说,嗓音也总提不上去,“不知道还能唱不能唱”。但他不能不唱,正如作家章诒和所说,梅兰芳“一生视艺术、江湖情义、家族高于个人。他下面有上百号人,牵一而动百”。      他永远在台上演戏,台下观众换了一拨又一拨。数十年里多少人听过他的戏?皇亲国戚、军阀豪强、文人学生、市民百姓,甚至流氓乞丐,在他的音韵里稍作停留,寻得几分逸乐;他若分神往台下看,纷纷攘攘,来来往往,倒要比台上热闹。有张照片拍的是他在鞍钢演出,身后是座高炉,大约是他演出时最特别的一个场景。   陈凯歌说,“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的一些事,梅先生多少年前就全都做过了。”章诒和感叹,梅兰芳有如此成就,“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无数能人、高手无条件地把自己的眼光、独到的智慧和强大的财力输送给他。”他命里有“贵人”相助。   他有绝世的天才,却也肯下笨功夫。自传《舞台生活四十年》里,他对演过的每个角色,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一句念白,乃至心理变化的深刻剖析、小小的发型贴片的讲解,无不凝结数十年心血。苏联戏剧大师梅耶荷德当年语出惊人:“看到了梅的表演、梅的手势,感到苏联演员的手都可以砍去。”   舞台底下,梅兰芳看不得别人受冷落。他会在剧场休息时称赞演员“真是有功夫”,会在买包子时夸奖老师傅的包子做得就是有手艺。看完关门弟子李玉芙的表演,他在后台,不厌其烦地为她一一讲解,“不管别人演得多差、做了什么错事,他总是说不容易啊,很难啊”。他何尝不难?观众只道他是大明星,访日、访美、访苏,极尽荣耀。他的最后一任琴师姜凤山却说,“他一生受的刺激大着呢,有些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他早年出入“明堂”,稍有不慎,即面临台下受辱的境地,他也由此锻造得“有火从来不挂脸”。粉墨底下是否埋藏嗔怒?旁人间误会,他说错在自己,“他永远都先说自己有错”。在家中,下人都能同他高声讲话,他宽和得像尊菩萨,仿佛在台上唱够了,就应该不说话的。   章诒和在《伶人往事》的序中写道,“自上个世纪以来,整个文化是越来越迷失了方向。数千年积淀而成、且从未受到根本性质疑的中国文明,在后五十年的持续批判与否定中日趋毁损……”时至今日,“谁都难以成为独立苍茫的梅兰芳”。      “梅先生就是死学,学得瓷实”      1904年,北京前门外肉市街路东广和楼茶园,一个孩子被一双大手抱上椅子,踏上舞台。这是他第一次登台,串演昆曲《鹊桥密誓》中的织女。面对台下乌压压的观众,他又紧张又兴奋,口里唱得顺溜,心中不知何味。这一年他才10岁,家境已窘迫到了他必须出来谋生的地步。   他姓梅,出生于梨园世家,本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兰芳是日后的艺名。祖父梅巧玲是一代名伶,饰演杨玉环极具风情,“能使全场春意盎然”,进宫演戏时讨得慈禧的欢心,被戏称为“胖巧玲”。伯父梅雨田,武场文场、胡琴月琴样样精通,有“六场通透”的美誉。父亲梅竹芬兼通昆曲京剧。   梅家由伯父梅雨田掌管,他一生只好技艺,不擅管家,家景衰落。兰芳4岁丧父,15岁丧母,却是两房唯一的男孩,自然肩负重望。   “畹华幼年时,受尽了冷漠,生活在阴森的气氛当中,在家中得不到一点温暖。在他十岁以前,有段日子,他几乎成了一个没人管束的野孩子。”姑母对幼年梅兰芳下的八字批语是:言不出众,貌不惊人。“他幼年时相貌很平常,一个小圆脸,两只眼睛,因为眼皮老是下垂,眼神不能外露,而且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   畹华8岁时,家里为他请了老师开蒙,教的是《三娘教子》一类的老段子。谁知教了多时他还不能上口。老师索性撂挑子不干了,扔给他一句话:祖师爷没赏你这口饭吃!第二年,畹华师从名旦吴菱仙。   吴菱仙自有心得。教唱词他先把剧情说与学生听,待他们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再教唱腔。他每天端坐在太师椅上,桌上放10个“康熙通宝”。学生在他面前练完一次唱腔,他就取下一枚铜钱。10枚铜钱取完再放回去,学生们又要重新开始。   这样,每段唱腔学生们至少反复唱上几十遍。伶人成角之艰难,不足为外人道。程派青衣创始人程砚秋,少年学戏,长期遭受严师毒打,直到30岁才在德国将伤腿治好。梅兰芳从没挨过一次打,吴菱仙甚至没对他大声呵斥过。   梨园内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但也有一套准则,归结起来,一是血缘关系,二是师生关系,讲的是江湖情义。吴先生常对畹华念叨他的祖父梅巧玲是圈内有名的“义伶”,无法唱戏时,他宁肯举债告贷,也不肯委屈戏班里的人。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