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文化之旅.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雄市文化之旅   2009年,有不少新闻让大陆同胞对高雄市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印象。比如5月,台湾民进党籍市长陈菊对大陆的访问和不久后在高雄市举办的新一届世运会;7月决定高雄县市合并,并于9月1日公告,这一方案当日生效,并自2010年12月25日起高雄县市合并改制为“高雄市”;9月,又由陈菊主谋,邀请达赖访台,一时让两岸关系受到影响;9月下旬又不顾大陆的坚决反对和岛内的强烈抨击,放映“疆独”头目热比亚的纪录片……   台湾的政治有不同的颜色,又会时常变脸,但历史和文化是难以改变的。   高雄市为台湾目前两个直辖市之一,又是岛内人口密度最高与重工业最发达的都市,位于宝岛西南隅,以人口而言为台湾第二大城市(达152万)。   高雄市早期原为平埔族原住民一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在该族语言当中,用以防御海盗的刺竹林称为“takau”,后来被汉人音译为“打狗”。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高雄被划入郑氏王朝下两个州之一的万年州。进入清朝后,于1684年被划入凤山县,并曾将县治设于兴隆里(今左营)。日据时期,日本人将地名由“打狗”改为“高雄”。   1945年后,高雄市成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高雄港也逐渐?恢复正常运作。大型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的建成,使高雄市作为工业重镇的形象逐渐确立。高雄港的货运量也逐年上升,并开始进行扩建。都市的发展区域亦以高雄车站为中心,持续向南、东、北三个方向扩张。1979年7月1日,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目前高雄市共划分为11区。      古迹和历史建筑      凤山县旧城   位于高雄市左营区,又称左营旧城。旧城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建。之所以被称为“旧城”,是由于后来在埤头街(今高雄县凤山市)又盖了一座凤山县新城。左营旧城在台湾的筑城历史中,具有许多特殊之处。   首先,凤山县旧城是台湾的第一座中式城池,可谓台湾城池之祖其次,重新筑城时将一座孤立的山峰(龟山)圈围在城内,并在北门左右两侧设置泥塑门神,这在清代台湾的县城中都是唯一的例子;第三,在清代台湾所筑城池中,除恒春古城外,当属凤山县旧城保存最为完整。   左营因位于高雄平原要冲,深具战略优势,加上左营有龟山、蛇山的屏障,容易防守,因此明郑时代在此设左冲镇(左营),以与右冲(今右昌)相呼应,这也是现今地名“左营”的由来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统一台湾后,同样看重左营的战略地位,将凤山县治设在今左营旧城,并陆续设置文庙,县署等,使其渐具规模。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刘光泗就在兴隆庄建筑了台湾第~座土城,左倚龟山,右连蛇山,外港壕垫,设东西南北四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城墙外加筑刺竹三重,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在四座城门侧增建炮台各一座。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将凤山县治迁往当时已相当繁荣的埤头街(今凤山市)。旧城后来大多残破,又经官民捐资,就地取材,于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十五日兴工, 年后,一座崭新的石城落成。在当时的台湾,仅有彰化县的砖城可与之相比,可谓傲视全台。   1985年8月19日,凤山县旧城的东门、南门 北门及城墙、护城濠及北门外之镇福社和拱辰井被列为一级古迹。目前旧城的外观是1991年3月修复完工的。      旗津天后宫   位于高雄市旗津区第街旁,主要供奉妈祖,当地民众又称为妈祖庙,妈祖宫,建庙于清康熙十二年(1674年),是高雄市第一座妈祖庙,又是高雄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 948年由地方人士筹资重修,成为今日所见之庙宇古朴面貌。庙内两壁皆为石雕,造型及刻工颇为细腻。庙内尚存有清光绪十二年古铜钟一口、为光绪十五年古物“普济众生”匾和光绪十八年木质对联一副。于1979年定为三级古迹。其祭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行,香火相当鼎盛。1979年定为三级古迹。      旗后天后宫   旗津和旗后,仅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地方。前者是一个半岛。后者是一座山。   清康熙年间,福建渔民徐阿华因在海上遭遇台风漂流到旗后海岸,并发现有极佳的渔场。回到福建之后,与同乡六户人家迁徙来到旗后,并迎奉湄洲妈祖分灵在天后宫的现址上搭盖一座简便的草寮供奉,并称之为妈祖宫。乾隆三十年(1765年),将原来的茅草竹屋改成石造小庙。光绪十三年(1887年),经第一次的大规模修建,正式更名为天后宫。1926年,信徒蔡吉六自大陆购八红砖、石材,木料,重建天后宫为两殿两护式,并奠定今日旗后天后宫的外观,这是天后宫第二次的大规模整建。1948年,天后宫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建,将大殿前庭垫高。并在前后殿间加建拜亭相连。整建后的木雕是出自于当时名家陈玉峰的彩绘。而屋顶的剪黏等艺术装饰也为古庙增添了夺目的光彩。除了华丽的剪黏装饰之外,在三川燕尾式的屋脊另饰有龙凤,璃首鸱吻等吉祥或辟邪的剪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