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类学科际整合的途径和方法.docVIP

美学与人类学科际整合的途径和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与人类学科际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摘 要】美学与人类学具有各自迥然不同的学科背景、基本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术理路。因此,两者之间的科际整合,既有相互阐发而相得益彰的一面,又使两者的交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以及必须跨越的障碍,需要以国外同类研究成果作为参照,寻找美学与人类学互补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进一步确立并完善基于中国各区域各民族实证研究的审美人类学理论构架。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科际整合;途径;方法   【作 者】杨丽芳,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6)04-0052-007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how to reorganize correlative    subjects such as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Yang Lifang      Abstract: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subject1 background ,fundamental category,subject investigated, research methods and academic thinking ,so the reorganization of correlative subjects can not only enlighten and benefit each other but also make the integration facing many realistic difficulties and barriers which have to be conquered. It needs referring to the results of abroad research and looking for the specific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the mutual development between Aesthetics and Anthropology ,and then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each nationality in each region of China.   Key words: aesthetic anthropology .      当前,面对西方强势话语的压力,中国美学研究面临着“失语”的困窘和危机,脱离了西方话语的系统,中国美学似乎难以在世界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保持中国美学的鲜明个性,使得“中国美学”既可以和西方学术界平等对话的具有世界普遍性的“美学”,又立足于中国本土审美实践而属于“中国”的理论提升,已成为中国美学界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审美人类学作为美学和人类学交叉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现已逐步成为一种立足于中国文化现实并与国外美学前沿接轨的新的理论尝试。目前,中国的审美人类学研究主要对审美人类学学理渊源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审美人类学的学科背景、基本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意义等基本问题,并对中国南方一些多民族地区开展了区域族群的审美文化习俗调查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①然而,从更宏观的视野审视,美学与人类学之间的科际整合,既有相互阐发而相得益彰的一面,同时又因为两者各自拥有不同的学科渊源和学术理路,造成两者之间的交融面临诸多阻力、障碍和困境,很有必要借鉴国外同类研究的成果,寻找美学与人类学交融整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跨越美学和人类学之间存在的理论鸿沟。      一、美学与人类学学科传统的契合点      美学产生于18世纪的西方哲学语境,它有一个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希望把美学概念应用到非西方文化中,以利于全球性的比较观使用,就会面临“‘进口概念’带来的危险”。②但是正如马奎特指出的,“通过学术努力的谨慎步伐,慎重向前,可以剪除一个概念,并把它制造为一个有用的跨文化工具”。③   人们通常把美的哲学扩大成艺术的哲学。那么,作为艺术哲学,美学的这一特征是否也存在于非西方艺术和美学的著述里呢?   研究非洲美学的森霍(Senghor)是第一个明确使用这一特点的。另一个用法语写作的非洲学者马特勘加(Matukanga)也发表了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的论断。凯普勒于197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