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正宁县城市热岛效应和其变化特征
浅谈正宁县城市热岛效应和其变化特征 摘 要:用正宁和宁县气象观测站30年(1971-2000年)的年月平均气温以及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正宁县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认为:正宁县城区热岛效应具有显著性。1971-2000年正宁县城区热岛强度最大值超过0.5℃。随着正宁县城区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正宁县城市热岛强度也在明显地增加,近30年热岛强度的增温率为0.3℃/10年。
关键词热岛效应 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引 言
城市热岛是城市对气温影响最突出的特征,早在19世纪初,有人曾对伦敦城区和郊区的气温进行同时间的对比观测,发现城区气温比其四周郊区气温都高,此后各国学者对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城市作了大量的城、郊气温的对比观测,都发现了类似的现象[1]。城市热岛成为城市气候中典型特征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热岛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同样,正宁县城区建筑面积由70年代的1.4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现在的6.8平方公里,且根据规划几年内建筑面积将达8.4平方公里。因此城区局地小气候已经形成,热岛效应对气温有了较大影响。为了认识和研究正宁县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变化特征,本文把属于同一气候区的宁县气象局看作郊区(由于宁县气象局地处早胜塬农村腹地,远离城镇,且与正宁相邻,地形地貌相似、纬度相同,是典型的乡村气候),用30年气温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这对于科学指导当地工农业生产,正确预测评估气象灾害,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宁县气象局气温资料具有较强的郊区气候代表性,其观测场地位于北纬35ordm;25acute;,东经108ordm;00acute;,海拔高度1221.2m,而与其接壤相邻的正宁县气象局地处北纬35ordm;30acute;,东经108ordm;21acute;,海拔高度1442.1m。因此可以看出,正宁和宁县站观测场地纬度几乎相同,经度仅差21acute;,但由于正宁海拔高度较宁县站偏高220.9米,两点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气温差值对比分析。为此我们用干绝热递减率,即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把宁县站气温订正到与正宁站相同的海拔高度上来。以正宁站气温作为市区温度,宁县站气温作为郊区温度,然后将两点之间的气温差值定义为城市热岛强度。
3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在城市化的人为因素和局地天气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为因素以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人为热和过量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大气污染等为最重要。在局地天气气候条件中则以天气形势、风、云量等关系最大[2]。正宁县在城市热岛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以下垫面性质改变最为重要。首先是城区下垫面的不透水性,阻断了地面水分的蒸发,下垫面所获得的净辐射用于蒸发耗热的部分比郊区农村小,而用于加热下垫面变为贮存热的部分和向大气的显热输送部分则比郊区农村多,导致城区近地层气温比郊区农村高。其次是下垫面的热性质。城区下垫面的导热率和总的热容量都比郊区农村大,下垫面性质的城、郊差异,导致城市下垫面的储热量显著高于郊区农村。第三是城区下垫面的立体性。城区中建筑物参差错落,形成许多高宽比不同的城区街谷,这种复杂的立体下垫面,在白天能比郊区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在夜晚热量比空旷的郊区不易外散。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是形成热岛效应主要因素[2]。
4正宁县城市热岛强度的基本概况和特征
4.1正宁县城市热岛强度的年、季概况
表1是1971—2000年平均的年、季热岛强度值,从表中可见正宁县的热岛强度随年代的变化一直在上升,上升率为0.3℃/10年。后10年(1991~2000年)平均热岛强度为0.6℃,各季中以冬季最强,达2.5℃,夏季最小,为0.8℃,春、秋季分别为1.1和1.7℃。
表1 正宁年、季平均热岛强度值℃(1971-2000年)
4.2正宁县城市热岛强度的月变化特征
图为1971—2000年逐月热岛强度平均值,从图中可见前10年(1971~1980年)热岛强度最弱,其中夏季气温几乎不受热岛效应影响;后10年(1991~2000年)热岛强度增加较为明显,从而印证了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变得越来越显著的典型气候现象。不同年代中以12月和1月最大,其值在1.7~2.8℃之间,平均值为2.2℃;6、7月的热岛强度值最小,在0~0.8℃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5℃和0.2℃;其它各月热岛强度值在上述值之间。
4.3城市热岛效应对正宁县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影响作用
本文通过对城郊两地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正宁县城市热岛效应对最高气温始终没有起到任何的增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