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北京强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想到林宣回眸梁在东北大学讲课往事
由北京強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想到林宣回眸梁在东北大学讲课往事
梁思成是中国现代的建筑艺术大师,能拜在他的门下听课是一种享受,也是终生回味无穷的幸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林宣教授,20世纪30年代初曾就读于张学良将军任校长的东北大学建筑系3班,1930—1931年学习建筑设计必修类课程中,就有梁先生亲自讲授《西洋建筑史》兼及“初步设计”。
据林宣回忆,这个系,是梁思成留美归国的1928年应邀创办的,并在那里执教3年。
林宣对我说:“梁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1924—1928年),西欧的建筑思潮澎湃激荡。无论倾向‘古典主义’者或‘折衷主义’者,都以很高的热情来研究建筑史。于是,建筑史由考古学里分立出来。梁先生师承于欧美最具影响力的学院派中的主流派代表人物Cret。Cret来自巴黎美术学院,法籍、著名美国‘古典主义’建筑大师。”
梁思成讲授的《西洋建筑史》,在很大程度上借鉴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同类课程的学术体系,讲授时又针对中国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力求深入浅出、繁简得宜、简练揣摩、“由博返约”、形象生动。他把教案写在卡片上,按题分类捆扎备用,登台开讲又基本脱稿,即兴发挥,显著特点是高度“视觉化”。那时教室不可能装备电教设施,梁思成便采用少说话、多画图的方式,“化抽象为具象”,几乎每一个典型建筑实例,都在黑板上画出来。他194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讲授《中国建筑史》,用的也是这个教学法。1984年公开出版的那本建筑“画传”,就是他20世纪30—40年代讲课的成果。
林宣记得梁思成讲授《西洋建筑史》第一堂是“建筑三要素”:“梁先生三要素即实用、坚固和美观(utility ,stabilifyand beduty ),作为建筑史课的开场白。三要素中,较为强调第三性。他先生将建筑美与维纳斯联系起来,在黑板上写道:Athlng of beautyisa joy foreuer(“美”是永存的)”。
梁思成认为,西方古代建筑的优势在古希腊;希腊的黄金时代在公元前5世纪,即“古典建筑的创制时期”。到了“希腊化时期”,营建工程虽广、影响虽大,仅属于“繁衍时期”。文艺复兴过后,至巴洛克,即接近于尾声。巴洛克风行中,只有意大利建筑师伯尼尼(Bernini)的成名作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后期工程“广场柱廊”,能体现“大尺度空间的构图”特色,“体量配比得当”,从观感上可收衬托主体之效。原作者的设计意图正在于“强化人与物象之间的联系”。
梁思成在《西洋建筑史》讲授中,提出了“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延续”的科学思想,并用“人的尺度”、“建筑环境”分析广场与建筑互为表里的关系。他对历史上形成的威尼斯圣玛可广场、罗马卡比多广场、佛罗伦斯的安农齐阿广场,甚为推崇,并以亲身经历的威尼斯水乡之游间接地感染学生。林宣说,梁先生讲述的“叹息桥”的故事,像梦幻一样留在自己记忆深处。
“9·18”前数月,东北气氛紧张。日本侵略军剑拔弩张,驻沈阳的东北军亦暗中备战。林宣记得,梁先生同他正要走出东新村的家门,一架日军法制战斗机俯冲到水塔那么高,又长啸一声,凌空远飞。一抹斜阳在新筑的东北大学汉卿南楼与北楼,留下血的晚照。连天烽火不远,东大建筑系的“弦歌”正处在存亡绝续之中。
国难当头,梁思成用坚韧而远大的情怀为学生授课。他和夫人林徽因、童嶲、陈植一起为两个年级、3个班上建筑“初步设计”。东北大学建筑系当时只有一个制图室,制图室对面有个规模不大的图书室。允许学生借10本书或流行杂志如《建筑沦坛》(Forum)和Pencil POint(《前进建筑》杂志的前身),抱到制图室看。晚自习3个班在制图室由老师指导改图,学生互相观摩。
梁思成规定,学生每四周须完成一个小设计。通常,学生在草图试作阶段,要在图书室“关闭”48小时,通过阅读、思考,以他山之石攻玉,产生设计意念,并画出草图。最初方案代表学生的设计本意与水平,草图上交给老师后,“大局已定”,嗣后只能按一个思路发展下去,不容许改作。梁先生将学生认真思考、不断修改、有所损益的过程,称为“深化”(Study)。深化阶段,鼓励学生广泛看书,收集资料,对比研究,增添新意,弥补不足。
小设计的第4周的星期六为交图时间。梁思成走进教室时,带一个小闹钟,拨到4点整(交图的最后时限)。交图前半小时最为紧张,这是决定“画面效果”的背水一战。林宣记得,林徽因到北京香山养病后,布置给他们的最后一个作业是“风景点,小茶室”。梁、童、陈分别指导3个组,每组都出现了“必须补救”的设计图案。梁思成所指导的一个渲染图,调子太暗。他调了一杯花青色,将图浓浓的盖了一遍,吹干后,用水彩画的浅黄原色,把窗与门上段槅心透光的地方染上光亮的黄色。嚯,一幅深有画境的夜景呈现了出来!童巂所指导的一张图,背景透紫,与远山混沌一片。他吹干颜色,拿出随身带的白铅笔略一勾划,设计图便出现了“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