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椿系统培育法和阶段式采椿技术
香椿系统培育法和阶段式采椿技术
摘要 介绍香椿系统培育法与阶段式采椿技术,并提出在江南地区推广该技术的建议,以促进香椿种植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关键词 香椿;系统培育;阶段式采椿
中图分类号 S64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26-02
香椿是多年生落叶乔木,树木高逾10 m。叶互生,为偶数羽状复叶,幼叶一般为紫红色,成年叶绿色,叶背红棕色,轻披蜡质,略有涩味,叶柄红色。圆锥花序顶生,下垂,两性花,白色,有香味,花小,钟状,子房圆锥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朔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 cm左右,成熟后呈红褐色,果皮革质,开裂成钟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中旬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种子椭圆形,上有木质长翅,种粒小,发芽率较低,含油量高,油可食用。香椿喜温,适宜在南陵县大面积发展,其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10 ℃左右可能受冻。其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5.5~8.0。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木本蔬菜,嫩芽芳香浓郁,营养丰富,在沿江地区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用途多,收益早,投入低,产出高,很受群众青睐。香椿芽作为蔬菜供给人食用,采收的季节性很强,供鲜食的时间也很短,传统的以菜材兼用的栽培方式,其嫩芽只能在春季采收供给食用[1]。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掀起大力发展香椿、生产椿芽的热潮。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香椿的栽培方式得到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渐提高[2]。笔者通过近年来在香椿基地进行生产试验和相关研究,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高效生产模式,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3年指导种植香椿5.33 hm2,其中大棚0.37 hm2,主要是二年生苗,只有30%的三年生苗,大田平均产鲜椿芽4 149 kg/hm2,均价36元/kg;大棚采取捆苗假植的方式,高密度栽培,共产椿芽12 635 kg,产值57万元,相比其他种植业增效显著。现在周边农户纷纷仿效,已经成立了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底种植面积将超过9.33 hm2,成为当地的“香椿专业村”。
1 香椿的系统培育法
香椿的食用部分是幼嫩的芽和叶,传统的方法是在春节清明后,分批对椿树进行采收。一般采收时间只有短短的15 d左右。由于不采取打顶控高、修枝整形等技术手段,导致树体旺长后采椿困难,直接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香椿育苗开始,针对香椿树体的每一个阶段,量身打造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而达到长时间、多茬次、反季节采收鲜芽嫩叶的效果。
1.1 轻基质育苗
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比较,采取复合基质(草炭土60%+泥沙40%),结合自动喷灌技术,运用规范的苗床繁育幼苗,新种子的成苗率可达90%以上;在幼苗期新叶展开后,喷施0.05%磷酸二氢钾,有利于快速生长和茎部木质化的形成;在5—9月间,苗床必须加盖遮阳网;冬季温室育苗,要防止湿度过大,引起腐烂和病菌感染[3]。
1.2 矮化处理
矮化处理是培育香椿壮苗的一项关键措施。经过矮化处理的苗木,增高生长受到抑制,加粗生长得以加强,容易培养出枝干紧凑、矮壮的植株,有利于提高椿芽产量和质量。矮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如打顶芽、环剥、短截、喷施矮化素等。最常用的是打顶芽、喷施矮化素[4]。具体方法如下:在苗子发出新枝、株高50 cm左右,进行打顶摘心。实践证明,用多效唑处理效果较好,方法是多年生苗从6月底开始,当年生苗从7月中下旬开始喷施多效唑,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喷洒顶端心叶,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8月中旬最后喷叶1次,喷液量以刚要滴水为准,使生长点封顶。
1.3 分级假植
每年秋冬季节,在初霜来临后,将需要移栽入棚的香椿苗,根据树龄和茎干粗细程度进行分级,分级时要及时剔除老化苗和病苗。移栽前把根放在有生根粉的溶液里蘸一下,可以扎把条沟假植,增加种植的密度。
1.4 促芽壮苗
移栽入棚后的香椿苗,需要人为地加大温差,白天温度保持20~25 ℃,夜间温度保持12 ℃左右,中午适当喷水增加树体表面湿度,有利于蓄积营养,使养分尽快回流到芽眼处,促进芽眼饱满。
1.5 苗木更新
香椿二年生以上的苗,都可以利用大棚来错季生产椿芽,提高种植的效益;一般可以连续使用3~4年。为提高综合效益,可以将苗截干平茬,轮换交替入棚、露地培育;也可以将移出棚的幼苗修剪后培育成林材。
1.6 套袋技术
4月底气温上升以后,椿芽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为防止采摘不及时导致的老化,使用黑红2层塑料袋在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