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康三界理论浅谈女郎夏洛特心理结构.docVIP

从拉康三界理论浅谈女郎夏洛特心理结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拉康三界理论浅谈女郎夏洛特心理结构

从拉康三界理论浅谈女郎夏洛特心理结构   摘 要:本文从拉康的三界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女郎夏洛特的主体心理结构,对丁尼生的诗歌《夏洛特》中主人公女郎夏洛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走向死亡的原因做出解读。文章首先阐述拉康三界理论,然后分别从想象界的自我、象征界的主体和实在界的无意识主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女郎夏洛特的三层心理结构,最后得出女郎夏洛特的悲剧原因在于象征主体对男权社会的妥协和实在无意识主体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的矛盾。她的悲剧是注定的:在男权社会追求女性的自由平等只是一种受无意识主体诱惑的自杀行为。 关键词:女郎夏洛特 拉康 三界理论 心理结构 1. 引言 “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享有极高声誉的诗人之一。《女郎夏洛特》是丁尼生基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说,取材自伊莱恩因得不到朗斯洛特的爱而死去的故事,将其改编成诗,于1883年发表。这首诗在当时受到了同丁尼生一样关注亚瑟王传说的前拉斐尔派的热烈欢迎,如威廉?霍尔曼?亨特在其画中描绘了女郎夏洛特在去见朗斯洛特途中的情境,而丹特?加布里埃尔?罗赛蒂则是描绘了朗斯洛特称赞她的美貌的情形。当笔者在阅读该作品时,对诗中的“镜子”形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试图用雅克?拉康的三界理论,通过分析女郎夏洛特的心理结构来解释其走向死亡的原因。 2.女郎夏洛特的主体构成 拉康认为人的主体心理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想象、象征和实在。所谓主体,是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的统一体。 2.1 想象界――虚幻的自我 基于镜像阶段的想象界是充满形象和想象、欺骗和诱惑的世界。处于想象界的女郎夏洛特住在高塔上,只能通过镜子看到外界的事物。在想象阶段,她所看到的都是虚幻和不真实的事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现实世界的镜子只能反映呈现在其面前的事物,而女郎夏洛特的魔镜却能生动地反映外面世界的活动,这已表现出了其虚幻性;二、镜中所呈现的内容本就是虚幻的,正如夏洛特自己所说,它们只是“影像”;三、女郎夏洛特经常把她镜中看到的神奇景象编织到她的魔网中,因此,魔网之中的图像也是不真实,只是镜中虚幻之景与夏洛特自身想象的产物。 在此阶段,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即镜子,这是拉康镜像理论中最重要的媒介物。他指出,在镜像阶段,婴儿通过镜子发现了镜中形象与自身的相似之处,从而错误地把镜中的形象与自身等同起来,完成了对“我”的身份认同。也就是说,自我通过对他人(即镜中形象)的认同而形成,首先要认同他者(或者说相似者),然后才能认同自身。这里面的他者在拉康看来是小写的他者,不涉及语言。它“起初是镜像中那个无语的‘我’的镜像,以后是母亲、父亲和其他亲人的面容,还有一同玩耍的小伙伴的行为和游戏”[3] (P123)。因此,小写的他者与“我”看到的相关。 在诗中,镜子是夏洛特看到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夏洛特自我形成的助力。呈现在镜中的人们是夏洛特的相似者的“碎片”,比如“粗鲁的庄稼汉”、“去市场的村妇”、“小羊倌”和其他住在卡默洛特的人。作为与女郎夏洛特一样的生物,这些人正如拉康所说是一个个破碎的,杂乱的个体,让女郎夏洛特在一次次观看中慢慢拼凑碎片,渐渐产生认同。在所有的相似者中,朗斯洛特是与夏洛特最相似的人,他对夏洛特最终自我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都外表俊美。朗斯洛特在诗的最后夸赞夏洛特“她的脸长得很美”[1](P32),这表明夏洛特拥有美丽的外貌。而在夏洛特眼中,朗斯洛特亦是非常英俊。在她第一次看到镜中的朗斯洛特时,她觉得朗斯洛特就如同是“一颗拖光尾的流星出现,/掠过宁静的夏洛特”[1](P29)。这足以体现朗斯洛特的出现对夏洛特的震撼。其次,他们都唱歌。在诗的第一部分,夏洛特独居于孤岛之上,在卡默洛特的人们根本无法看到她,更不必说认识她了。只有收割人可以听到她的歌声,并根据她所在的小岛――夏洛特岛称其为“女郎夏洛特”。透过镜中看到这一切的夏洛特认识到唱歌是可以让别人知道她的存在的唯一方式。因此,当她听到朗斯洛特开口唱歌的时候,她觉得在朗斯洛特身上找到了共鸣,找到了自己。这一发现让夏洛特如同婴儿般欣喜若狂,以至于她不顾诅咒,一下子离开了房间,快步走向窗口往外看。 在这个与她最相像的相似者中,女郎夏洛特得到了完整地自我认同。英俊的朗斯洛特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理想的我”,是她的欲望对象。夏洛特看到的朗斯洛特是穿着金色铠甲,骑着战马,驶向卡默洛特。这一身戎装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是男权社会中女子无法得到的东西,也是无意识的夏洛特及其他女子所渴望的东西。但是,当夏洛特走向窗口望向卡默洛特的时候,镜子碎了,魔网飞走了,她意识到了诅咒已经降临了――她想要以一个自由女性的形象进入到男权社会的欲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其实并没有说夏洛特爱上了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