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本章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的理论 三、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四、怎样减少攻击行为 人类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奇怪、最不可测和最难以解释的现象。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是人类本身。 ——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1981) 回顾人类历史,20世纪的人们受到最好的医疗和教育,同时却也是最嗜好残杀的时代之一。(Renner,1999) 战争、种族屠杀及人为的饥荒在内,大约1.82亿人死于“大规模不幸事件”。(White,2000) 个案 皮丘什金:令人恐怖的连环杀手 皮丘什金被指控在1992年至2006年14年间谋杀52人。检方说,亚历山大已承认,其中大多数命案确系自己所为,并坚称自己实际杀害了63人。 在邻居的眼中,皮丘什金是一个“懂礼貌”、有点儿 “多愁善感”的人。他非常爱动物。如果一只宠物不幸死了,他会非常伤心。 然而,绝大多数熟悉皮丘什金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有着恶魔般的内心世界。 1992年,18岁的皮丘什金第一次杀了人:由于视一位同学为情敌,他将对方从公寓楼的高层推下,导致对方死亡。警方对他进行了审问,最后却认定,那名同学是“自杀身亡”,从而使他逃过一劫。 这个结果让皮丘什金以为自己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于是,从2001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恐怖的杀人计划。 2006年7月,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皮丘什金接受俄罗斯警方讯问的录像。 在被问及为何杀人时,皮丘什金回答道:“我的生活里如果没有杀人,就如同没有食物一样。那(杀人)是一种必需品,你能理解吗?我感觉我是这些人的父亲,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 网址:/w/2007-09-26/110013976705.shtml 一、什么是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aggression):就是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语言行为。 攻击行为分成两大类: 敌意性攻击行为(hostile aggression) 工具性攻击行为(instrumental aggression)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比如,起因于冲动的谋杀。 电影《七宗罪》又译《火线追缉令》,年青的警官在暴怒的冲动下,杀死罪犯。 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比如恐怖活动等。 如前不久,发生在内蒙呼和浩特市第二监狱的暴力越狱案件。 参见视频《内蒙古越狱事件》。 二、攻击行为的理论 在分析攻击行为的原因时,社会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观点: (1)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击驱动; (2)攻击行为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 (3)攻击行为是习得的。 (一)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1.本能论 弗洛伊德:人类的攻击行为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 洛伦兹:攻击行为更多是适应性的,而非自我破坏。 以上两种理论都认为,攻击性的能量来自本能(instinctual),是非习得的和普遍的。 2.进化心理学 巴斯和沙克尔福德(进化心理学家):攻击行为对于人类的远祖,在特定情况下有着相应的意义,可以更好地获得资源,抵抗攻击、打败情敌、防止配偶不忠等。 这有助于解释攻击行为更多出现在男性之间。 3.神经系统的影响 脑区异常可能导致异常的攻击行为。 4.基因的影响? 人类的气质(即反应性和反应强度)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受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的影响。一个人幼年表现出来的气质通常是稳定的。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5.生物化学因素? 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攻击性刺激的敏感性。 酒精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觉知和考虑后果的能力,进而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使人们的个性弱化,降低我们的抑制能力。 暴力行为与雄性激素,即睾丸激素也有关系。 个案 歹徒酒后劫持人质涉嫌强奸被擒 喝高了酒,在同一火锅店打工的几个男子起了口角并大打出手。就因打架吃亏了,一男子持菜刀劫持了一年轻女子并对其殴打。随后,该男子对人质进行性侵犯。 /s/2009-03-11/034417381137.shtml (二)攻击行为的挫折 – 攻击理论? 经典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产生攻击的动机,由于对反对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转而攻击其他目标,甚至伤害自己。 参见教材P283,图10-2 修正后的挫折 – 攻击理论?? 伯科威茨认为,原有理论夸大了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修正为:无法接受的挫折,会产生愤怒,这种愤怒和攻击线索结合,产生攻击行为。 与攻击行为有关的线索,会放大这种攻击行为。 参见教材P284,图10-3 个案: 09年10月14日,晚上7时许,浦东新区闸航路、召泰路路口附近,一名年约20岁的年轻人站在路中央拦车。此时,上海庞源建筑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的司机孙中界正驾驶一辆金杯面包车路过。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