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讲稿
【例6】 (2009·四川成都)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10.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意思相近即可,若答“思乡之情”得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一词一景,共同构成一幅凄冷萧瑟的深秋晚景图,一个“断肠”,情景交融,表达了游子客游他乡时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和思乡的情怀。防止浅表理解。易忽视羁旅之人的孤寂愁苦,而只答出思乡之情。这是赏析时只看到了背景而忽视了主人公“断肠人”。 11.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②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③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指出的特点准确得1分;分析恰当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从表现主旨的方法来看,寓孤寂愁苦之情于凄冷萧瑟之景;从所写景物来看,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从词语选择来看,运用大量的名词进行景物铺排,串联成景。景为人设,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最后都要落在主旨——词人的感情上。 如果只谈写法,而分析没有条理,没有思想深度,会失分。 技法点拨 一、理解诗词的形象(意境) 【典型题例】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 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 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 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 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 (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 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4】 (2008·湖北黄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咏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怀念故友。 (2)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典故运用的理解能力。 (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闻笛所作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庐,闻邻人笛声,“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于是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2)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有些考生不能正确理解运用典故的目的。只抓住诗人贬谪时间之久,感叹时局变化之大。误将第一问答成“因故友逝去而产生的孤独感”;误将第二问答成“感叹自己受贬时间之久”。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上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2017年春季一年级下册:第7课古诗二首《草》讲稿.ppt
- 【语文】写作词语积累课件.ppt
- 【课堂备课】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 第3单元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与爱1.ppt
-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9 父母与孩子之间与爱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ppt讲稿.ppt
-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9 父母与孩子之间与爱.ppt
- 【金识源】高中语文 3.9 父母与孩子之间与爱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
- 【逆袭】经典文案PPT模板课件.ppt
- 【长江作业】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归纳提升讲稿 新人教版必修4.ppt
- 【财务讲稿精品】会计凭证与账簿.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