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两个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两个问题

;专题三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 两个问题 ;一、关于“消灭剥削” 二、关于“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资本论》中的剥削观 1、就剥削的对象而言,剥削是对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 2、就剥削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而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是剥削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 3、就剥削所体现的主体关系而言,剥削是基于“对抗性”生产关系并存在于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 对种种新剥削观的分析:资本剥削资本/企业剥削企业/ 劳动剥削劳动/劳动剥削资本;(二)“剥削”与“非剥削”的区分 第一,剥削现象与社会生产具有必然联系,是特定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非剥削现象与社会生产则不具有必然联系,并不能构成社会生产的本质规定。 第二,剥削现象与主体的社会地位具有必然联系,是主体所无法改变的一种历史宿命;而非剥削现象与主体的社会地位则不具有必然联系,仅仅是一种偶然的生活遭际。 第三,剥削现象与特定社会制度具有必然联系,在这一制度框架内是无法消除的;而非剥削现象与社会制度则不具有必然联系,在制度框架内是可以消除的。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特点 1、决定剥削存在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两个主体”对剥削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构成剥削的“基本要素”有了明显的变化。;(五)对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措施 1、理性地看待剥削:剥削具有“恶”与“善”的两重性 2、正确地引导剥削:调动资本所有者创办私营企业的积极性 3、必要地限制剥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两极分化内涵的理解 一类观点认为两极分化是被马克思赋予了确定含义的概念,是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经济以及剥削等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商品市场的两极:资本所有者/自由劳动者 贫富对立的两极:财富的积累/贫困的积累 另一类观点认为两极分化就是邓小平所指出的收入差距很大或贫富差距悬殊的状况。 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内涵及其评估 1、正确看待贫富差距问题 (1)正确使用贫富差距这一概念 相对贫富差距/绝对贫富差距 (2)正确看待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 (3)正确把握贫富差距正反影响 ;(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内涵及其评估 2、科学评估贫富差距状况 (1)基尼系数持续攀高,居民收入集中化程度急剧增大 目前,中国基尼系数实际已超过了0.5,超过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周边国家。北京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经做过大概的估算:明朝末年,李自成揭竿而起时的基尼系数是0.62;清朝太平天国起义时是0.58;20世纪初,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是0.53。 财富集中度急剧上升。最新的世界银行报告指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内涵及其评估 2、科学评估贫富差距状况 (2)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由1992年的1243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22元,同时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也由1992年的2.59∶1上升到2009年的3.33∶1(名义收入相比),实际(加上社会福利)为6: 1。 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从居民收入最高最低来比较,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低收入户(20%)年人均收入7605 元,高收入户(20%)年人均收入41158 元,年人均收入相差5.4倍。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低收入户(20%)年人均纯收入1870 元,高收入户(20%)年人均纯收入14050元,年人均纯收入相差7.5倍。 ;(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内涵及其评估 2、科学评估贫富差距状况 (3)区域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大约为东部地区的一半,总体上低于全国水平。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到2万元。从省际差距来看,最高的上海市该指标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相差67789元。 ;(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内涵及其评估 2、科学评估贫富差距状况 (4)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