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专业研究生论文答辩课件7.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政专业研究生论文答辩课件7

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报告框架 选题背景 学术价值 应用价值 创新之处 论文框架 选题背景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演变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一科学定位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正逐步迈入职业化的轨道。 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长期的过度的紧张,会使个体产生疲劳、焦虑,甚至身体、情感的衰竭,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专家学者们将这些现象称为职业倦怠(Job Burnout)。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职业倦怠逐渐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加强了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和我的实证性调研,我认为高校辅导员中不少人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症侯,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探讨对策加以预防和调适。这就是我选择此课题的原因。 学术价值 国内外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研究可谓由来已久,且成果丰硕。在国内,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职业倦怠的综合性研究相对薄弱,但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成果,但总的来看,多数作者的研究局限于自己从事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感悟以及对一定现象的观察描述,显得“经验有余而理性不足”。尤其是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背景下,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对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治疗对策方面尚乏力作。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健康自主发展理论、职业倦怠理论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试图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状况和成因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和研究,提出建设性的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管理策略,以期进一步丰富辅导员职业倦怠理论,推进我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应用价值 新世纪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环境、范围、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本论文的研究,将为高校辅导员管理职能部门提供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症侯识别,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对策;与此同时也为辅导员个体如何积极预防,避免形成职业倦怠提供有益启示,丰富辅导员职业倦怠理论的研究成果。 创新之处 本文将对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论述,试图从中归纳出其中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内涵,为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探索提供更多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了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辅导员自主发展模式和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其次,本文通过对各种理论进行分析、整理和探讨使问题解决的理论思路更加清晰,对实践操作也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最后,对于本文的研究主题,西方社会存在大量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供我们参考,所以用西方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理论是很必要的。 论文框架 一、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分析 二、职业化的含义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含义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五、克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路径 选择 一、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演变 (二)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 (三)职业倦怠的研究模式 二、职业化的含义 (一)职业及其内涵 (二)职业化及其内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含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含义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职业特点决定了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 1. 工作负荷相对较重 2. 工作效果的隐蔽性及长期性 3. 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4. 非职业化,非专业化建设的影响 (二)个体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1. 辅导员自身的人格特点 2. 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 3. 辅导员对工作的期望水平 4. 辅导员应对压力的方式 (三)组织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1.考评机制的不健全 2.管理水平的制约 3.发展空间的局限 (四)社会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1.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压力 2.社会期望的普遍偏高 3.社会支持力度的不够 (五)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 五、克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路径选择 (一)辅导员对辅导员职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