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题解
习题六
7.
1,综合数据库
定义5元组:(M, B, Box, On, H)
其中:
M:猴子的位置
B:香蕉的位置
Box:箱子的位置
On=0:猴子在地板上
On=1:猴子在箱子上
H=0:猴子没有抓到香蕉
H=1:猴子抓到了香蕉
2,规则集
r1: IF (x, y, z, 0, 0) THEN (w, y, z, 0, 0) 猴子从x处走到w处
r2: IF (x, y, x, 0, 0) THEN (z, y, z, 0, 0) 如果猴子和箱子在一起,猴子将箱子推到z处
r3: IF (x, y, x, 0, 0) THEN (x, y, x, 1, 0) 如果猴子和箱子在一起,猴子爬到箱子上
r4: IF (x, y, x, 1, 0) THEN (x, y, x, 0, 0) 如果猴子在箱子上,猴子从箱子上下来
r5: IF (x, x, x, 1, 0) THEN (x, x, x, 1, 1) 如果箱子在香蕉处,猴子在箱子上,猴子摘到香蕉
其中x, y, z, w为变量
3,初始状态 (c, a, b, 0, 0)
4,结束状态 (x1, x2, x3, x4, 1) 其中x1~x4为变量。
习题五
1.求下列各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1)(P(x, y)Q(x, y))
解:对原式消全称量词,得:P(x, y)Q(x, y)
变元改名, 得:P(x, y)Q(u, v)
所以原式的子句集 S={ P(x, y),Q(u, v)}
(2) (P(x, y)Q(x, y))
解:消去,得:(P(x, y)Q(x, y))
消全称量词,得:P(x, y)Q(x, y)
S= {P(x, y)Q(x, y)}
(3) (P(x, y)(Q(x, y)R(x, y)))
解:消蕴含词,得:((P(x, y)(Q(x, y)R(x, y)))
消存在量词,得: (P(x, f(x))Q(x, f(x))R(x, f(x)))
消全称量词,得: P(x, f(x))Q(x, f(x))R(x, f(x))
S= {P(x, f(x))Q(x, f(x))R(x, f(x))}
(4) (P(x, y)Q(x, y)R(x, y))
解:消,得:(P(x, y)Q(x, y)R(x, y))
消,得:(P(x, f(x, y))Q(x, y)R(x, y))
消, 得:P(x, f(x, y))Q(x, y)R(x, y)
S= {P(x, f(x, y))Q(x, y)R(x, y)}
(5) (P(x, y, z, u v, w)(Q(x, y, z, u, v, w)R(x z, w))
解:消,得:(P(a, b, z, f(z),v, g(z, v))(Q(a, b, z, f(z),v, g(z, v))R(a, z, g(z, v))
消, 得:(P(a, b, z, f(z),v, g(z, v))(Q(a, b, z, f(z),v, g(z, v))R(a, z, g(z, v))
S= { P(a, b, z, f(z),v, g(z, v)),(Q(a, b, z, f(z),v, g(z, v))R(a, z, g(z, v)) }
2, 用归结原理证明R是P, (PQ)R, (SU)Q, U的逻辑结果。
证:采用反证,先把各前提条件化为子句形式,得:
P
② PQR
③ SQ
④ UQ
U
再把结论的否定式化为子句形式,得:
R
于是, ①—⑥式构成一个子句集,对这个子句集应用归结原理,得:
⑦ PQ ②⑥归结
⑧ Q ①⑦归结
⑨ U ④⑧归结
⑩ ⑤⑨归结
所以原命题成立。
上述归结过程也可用下面的归结树表示:
3、对下列各题分别证明G是否可肯定是F1 ,F2 …的逻辑结果。
(1)F1 :
G:
证:首先求F1和G的子句集,得:
①
②
③
(2) F1:
G:
证:容易求得F1和G的子句集S为:
①
②
③
对③求替位{f(a)/y},得:
④
⑤ (①④归结)
⑥ (②⑤归结)
G是F1的逻辑结论。
(3) F1:
F2:
G:
证:把化为子句集。
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