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创作构思随想: 校区建设基地处于群山河流之间,东靠连绵起伏的茶山竹海, 校内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高低不平的地势,碧绿的湖面,构成了 整个校园的基调环境。当我徜徉在山林、小径之间时,幽幽的 腊梅花香,沁人心脾,婉转悦耳的鸟鸣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 身于幽静的度假胜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的校园规划,不在于 建筑和空间的刻意表现,不在于大拆大建,而在于对现有生态 环境的吸收和利用,对现有建筑的合理改造和利用。这形成了 我对这次校园规划的总体构思。 一 意 境 篇――青山碧水 大学——校园——青山——碧水 薄雾缭绕的茶山,绿郁葱葱的香樟林,婉转啾啾的鸟鸣,山林丛中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房子…… 远处的山影,近处的树林,斑斑驳驳,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全都映进了湖底,大自然的神笔绘就了一幅迷人的湖光山水画。伫立湖边,心旷神怡,恍如置入人间仙境。不远处一只翠鸟正站在树枝上,全神贯注的盯着湖面,一个俯冲,扎向湖面……. 离城市不远的校园里,你能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唱,你能看到绿草大树恣意生长,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学府。 二 规划篇——青春的绿色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规划以“山”为基调,以“水”为灵魂,以 “树”为衣裳,由自然山水构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校园。 (一)学院概况 1、学院概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纳入全国统招序列、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座落在重庆永川区,背倚国家级著名风景区茶山竹海,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校园现有占地面积678.17亩亩亩亩用至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2009年在校生达到人。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元化、教育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内涵由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为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2、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是狭义的学术技术教育,而更突出通过学校环境氛围的熏陶,使学生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有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透过狭隘的专业限制在更广阔的交流领域内扩展知识,适应社会复杂多变的要求。 3、通过对基地地域环境的解读,学科优势的挖掘,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 4、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充分考虑规划实施中各阶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基于新征用地的地形地貌条件,提供合理、可行、富于弹性的开发计划和设计手段,针对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 6、改革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五)设计理念 1、把握住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顺应教育内涵、教育手段、教育设施的发展和变化,充分认识到现代大学不只是一个知识传承的场地,更是一个培育知识与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点。 2、研究现代校园的结构模式,制定出适合校区规模、学生规模的校园布局结构,强调教学单元与生活单元的有机结合,强调使用上的合理性。 3、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绿化、山体、水面融入规划,确定出顺应山地地形的山水校园景观。 (六)规划构思 1、总体思路: 尊重环境地形特征及其生态结构,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环境的破坏、工程量的增加和资源、资金的浪费。同时应结合基地合理布局,使规划的建筑群体与现有保留建筑和环境有机融合。结合其地域特色,将山水园林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和交往中,通过功能、空间和景观的组织,创造具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校园。 ⑴解读场地——创造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的山水校园。 学院位于永铜公路东侧,跳石河贯穿学院,并从其西面蜿蜒而过,东与东南面背靠绿郁葱葱的茶山,基地地形层次感强,高低错落有致。山丘间大大小小的鱼塘水池,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在树林里的校园建筑,构成了一幅幽雅、宁静的学府环境。通过对基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初步分析和地形地貌的了解,规划以现有的山坡和水系为基础,除了对新征用地进行填挖整治以外,其余地段尽量保持山体原貌,体现山水园林学院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基地原有的山地特征,构成了整个校园“显山露水”的景观生态网络。依托这一生态网络,建筑以多组群的形式围绕着景观轴线、开阔的湖面和周边山体等要素展开,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环境特色的校园规划结构。 ⑵体现人文特色的空间景观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人文素质的教育,作为校园文化载体的校园环境和建筑应该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嵌入,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既能促进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养成,又是建设特色校园的必要途径,挖掘学校历史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从空间的布局上体现出校园深厚的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