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作家心灵应该更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亮程-作家心灵应该更慢

刘亮程:作家心灵应该更慢   《在新疆》是作家刘亮程关于新疆的又一部散文作品。在十多年时间里,刘亮程在穿插写作小说《虚土》和《凿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在新疆》的创作素材。作品沿袭《一个人的村庄》的风格,文字淡雅、质朴,多对身边的人、物、事,以他惯有的素淡明澈的语言进行抒写和描绘,以恬淡闲适的口吻,描述属于新疆人生活常态的点点滴滴。 我从来没有猎奇过新疆 记者:在当下的写作中,有一些作家与地域的关系特别密切,您是其中之一。在多年创作中,您与新疆的关系已经经由各种形式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呈现,其中《一个人的村庄》被许多评论者认为是写新疆的作品中很难超越的高峰,又是什么让您在这样的写作巅峰后,仍能一直持续对于新疆地域文化的书写呢? 刘亮程:我生活在新疆,一个远离海洋的地方,这里干燥空旷、少雨多风,什么东西都长得慢,我的写作更慢,《在新疆》这部散文集,断断续续写了十年。十年可以收割十茬麦子,可以长成一棵树,甚至长老一代人,但却不一定能写好一部书。一部书有自己的生长期。尤其一部散文书,她是有年轮的。心灵的年轮印在文字里。那可是一年都不能少,少一年都长不成。 《在新疆》之前,我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也花了十年时间。其实,《一个人的村庄》已经完成了我的散文写作。我用一本书就完成了自己。完成得如此完美。就像我在书里写的“早早干完一辈子的活,回在家里”。我从来没想过再写一部书去超越她。我超越自己干什么。 《一个人的村庄》之后,我闲了一些年,我在书里塑造的那个闲人,是我自己。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闲人。闲了又生事。写了两部有故事的书,一个《虚土》,一个《凿空》。《在新疆》是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写成的。东一篇西一篇,不像《一个人的村庄》那样集中。我已经从村里出来了,开始在新疆行走,仍然是游手好闲地走,没正经事,全是闲散文字。可是,走着走着我发现,我跟新疆这个地方相遇了。 《在新疆》是我跟新疆的一场相遇 我以前很少谈新疆。新疆是我的家乡,对我而言,她就像空气一样、像阳光和雨水一样,你怎么去谈它?那种对家乡的情感,远非一个爱可以表达,它更丰富更复杂,百感交集,悲欣交集。《一个人的村庄》写的是我家乡的小村庄,从文学意义上说,这个小村庄也许更大。从自己童年的小村庄,写到整个新疆,家乡随着年龄在变大、扩张,但再大也不会大过新疆。《在新疆》依旧是一个人的新疆。 记者:一位作家对于故乡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在写作中既有对于土地的具有共同性的情感,又杂糅着作家强烈的个人意志,而使故乡在其笔墨下呈现出私人化的色彩和特质。对您而言,这片土地究竟意味着什么? 刘亮程:在新疆生活跟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生活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什么区别。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新疆就是一个远处的生活,但对新疆人来说,她就是家乡。对一个作家来说,在任何地方生活写作都一样,一个作家不需要有那么大的一块地域,那么悠久的厚重的文化来成就自己的文学,那样太浪费了,即使完成一部传世之作,也不需要动用那么多的人文资源吧。在一个小地方生活很多年,思考很多年,独自想一些事情,感悟一些道理,把一些小事情想大,大事情想小,完成一部东西,一个作家的使命就此完成了。每个作家都完成着他感知和想象内的那点东西。 我是新疆人,在新疆出生、长大,这么多年未曾离开。新疆是我的家乡,家乡无传奇。我没有在我的家乡看到人们想象的那个新疆,那个被遥远化,被魔幻化,甚至被妖魔化的新疆。至少我个人的生活,我认为是平常的,我从来没有书写过新疆的传奇。我从来没有猎奇过新疆,因为新疆的一切事物我都视若平常,我看着它们看了半个世纪,在我眼中这里就是一个我生活的新疆。 所写的只是人间某个角落的生活 记者:许多人说,不了解新疆,首先因为不了解新疆的语言。这也是许多作家到过新疆,只能书写个人化的感受,却无法为文化共性留存记录的原因。但对您而言,这似乎并未形成任何障碍。在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体系间,您是怎样达到彼此理解和融通的? 刘亮程:写《在新疆》之前,我写一组散文《库车行》(书中《半路上的库车》)。我本来是走南疆,走到库车走不动了,龟兹河滩大巴扎的万头毛驴和驴车留住了我。我在库车待了一段时间。后来每年去好几次。我和当地维吾尔族人在一块聊天,彻夜喝酒。前半夜我不懂维语,后半夜我说的全是维语。第二天早晨又全忘了。那样的生活要一直延续下去,我完全可以听懂他们说话。但听懂仅仅是一个方面,仅仅懂得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不够的。更多的生活是可以看懂的,或者靠鼻子也可以嗅懂,甚至我是一个瞎子的话靠听觉触觉我也能懂。生活不只有语言交流一条路径。我刚开始在库车游走时,随行带着一个翻译。后来我一个人在那里走。我觉得不需要翻译了。碰到一位老大爷,我走到他身边,递支烟,我对他笑笑,他对我笑笑。不用说什么话,就像坐在自己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