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赢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谐共赢原理

第十五章 和谐共赢原理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名言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胡锦涛 2005年2月19日 本章授课要点 和谐共赢的内涵 和谐共赢的表现 实现和谐共赢的中西方途径 和谐共赢中的冲突 和谐社会的标准及其机制 中西历史上的和谐社会 和谐概念的理论渊源 和谐概念的历史演变及流派异同 本章关键词 1、和谐2、和谐共赢3、人与自然的和谐4、人与人的和谐5、人与社会的和谐6、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7、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8、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9、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10、公平正义11、诚信友爱12、充满活力13、安定有序14、经济人15、经济单元16、入世17、出世18、利人19、利己20、冲突21、和谐社会 本章内容概述 和谐共赢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本章就这两个话题以及由此引出的一些概念做简要的介绍。第一节主要阐述和谐共赢的基本原理,以“和谐”为出发点,论述了该原理的内涵、表现、条件以及与其相对的概念和理论。第二节主要阐述了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以文献综述的方法概括了中西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第三节从中国古典文献的相关线索中探索了本节原理的理论渊源。第四节分别从哲学、政治学、管理学领域出发,介绍了该原理的历史演变和流派异同。 第一节 和谐共赢原理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 我们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同时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即达到所谓的“和谐共赢”。 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原理所包含的意义,我们不妨将人在行为过程中的所面临的选择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即(1)对人:利;害;平(无利无害);(2)对己:利;害;平(无利无害)。 在人与己的利害平基础上,我们又可以得到九种组合,即: (1)利人利己;(2)利人平己;(3)利人害己。 (4)平人利己;(5)平人平己;(6)平人害己。 (7)害人利己;(8)害人平己;(9)害人害己。 在这里,我们只考虑两个对象三种选择的总体情况,而不考虑利与害的轻重大小,或者人与己的数量多少,否则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组合。 我们称组合之(3)利人害己、(5)平人平己、(7)害人利己为“零和”游戏,即指活动双方有赢有输,但赢与输之和总是为零,一方所得恰恰是另一方所失。许多活动的游戏规则是“零和”:比如下棋、球赛、赌博、短期股票市场等。 我们称组合之(6)平人害己、(8)害人平己、(9)害人害己为“负和”游戏,即指活动双方有赢有输,但赢与输之和为负数,两方的结果没有改善,相反恶化了。虽然很少有人做出这样的预期,但现实社会中也不乏这样的结果。 我们称组合之(1)利人利己、(2)利人平己、(4)平人利己为“双赢”游戏(也可称为“正和”游戏),即指活动双方有赢有输,但赢与输之和总是为正数,两方的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此种结果即是我们所要得到的“和谐双赢”状态,如果将两个人的情况推广到多个人,即达到了所谓的“和谐共赢”。 一、和谐共赢的内涵 中国古代典籍中,“和谐”思想集中在“和”字及其运用之上。“和”在古汉语中,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如《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古汉语中的“和”字还有描述事物存在状态的形容词的作用,表示“顺其道而行之”,不过分的意思。如《广韵》:“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新书·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都是和谐适度的意思。 从“和”字的古汉语喻义,推之到古代哲学范畴,“和”被认为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规律。刻在孔庙大成殿前的“中和位育”可以说是儒家和谐思想的概括。“中和位育”出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和合,是天地万物存在、发育的规律。 孔子提出“和”的理念在时间上较晚,但这并不否定其“和”理念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同”,是完全相同的事物简单相加,没有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不产生新的状态、新的东西。而“和”是多种因素的并存与互补,是一种有差异的统一,而不是简单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