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缺乏对城市文脉认识和表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景观缺乏对城市文脉认识和表达

城市景观缺乏对城市文脉认识和表达   摘要:将当前中国的城市景观所面临的一种特殊“中间”状态的困境定义为“迪斯尼化”,其城市景观设计缺乏对城市文脉的认识与表达,并通过归纳几类具有代表性的“迪斯尼化”城市景观现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其特征,研究这类景观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影响,指出其可能导致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失语的危险。 关键词:当代景观“迪斯尼化”、全球化、城市文脉肤浅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和消费时代这样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下,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文化上全面的“中间”状态: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失去自我传统,另一方面在探索中国特色过程中还没有找到现代定位。这种状态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近年来,中国城市景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重视,景观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与此不协调的是,园林传统的断裂、地域特色的弱化和文化内涵的缺失等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一.城市景观的文化特征 城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聚合体,而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首先,城市景观是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结果,是结合了人工与自然的综合环境;其次,城市景观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环境载体,它通过城市的建筑、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各类空间来承载人们的活动,而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反过来塑造着城市景观;第三,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基因库,担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是后人理解前人文化并予以继承和发扬的基础。 二.“迪斯尼化”景观的文化分析 从主题公园到移植城镇再到绅士化的历史地区,中国城市景观正走向浅显、表面和商业化,这种“迪斯尼化”特征景观的大量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似乎可以归因于规划的失控、设计创意的缺失,但更内在的原因却是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景观的多样面貌其实是社会文化变化的反映,因而从社会文化这一角度来寻找“迪斯尼化”景观的形成原因则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效。在消费时代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造成城市景观“迪斯尼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归因于消费社会资本意识的操纵、全球化进程中地方文化的失落和转型期时代审美意识的局限性。 三.哈尔滨城市景观缺乏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大幅度现代化。由旧区改造为主的政策,也是由于人们对城市原有风貌品质的忽视,哈尔滨城市的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对原有的城市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新建筑在老街区高楼林立,不断替代老建筑的位置,造成城市内新旧建筑混杂拥塞,破坏了街区整体风貌和城市肌理,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例如南岗区的红军街,其原本是该区的中心区域,是一个以圣尼古拉大教堂(如下图)和老火车站为节点的洋味十足的街道,各种西洋建筑其整体景观特征与中央大街毫不逊色,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在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并没有有意识的恢复和保护它自身的街区特色,现在的红军街已经完全现代化、商业化,失去了旧有的风貌。对历史建筑的拆除也是哈尔滨城市景观特色迷失的重要原因。哈尔滨的城市特色品质特征主要凝聚在诸多历史建筑中,自“文革”以来,哈尔滨的老建筑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拆毁,或者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或者因为商业利益被肆意改修,这些建筑的消失给哈尔滨市的本质特征带来无法挽回的损伤,其中一些建筑甚至是城市的重要节点。 哈尔滨的老火车站是哈尔滨新艺术运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由于扩建而被拆毁,火车站和尼古拉教堂都是哈尔滨的中心南岗区红军街的标志性建筑,控制整个街道乃城市的文脉特点,这两个建筑的拆毁是哈尔滨城市特色最严重的损失。而由于经济利益被拆毁或是被肆意改建的历史建筑更是数量庞大。这种急剧的现代化和盲目的开发老城区造成了永久的改变。 四.城市景观缺乏对深层内涵文化的认识与表达 (1)建筑外在形式的肤浅化 哈尔滨的现代城市建设以及环境空间的改造方面,在对哈尔滨城市本身文化脉络的把握上还有很大欠缺,建筑过于注重功能而毫无可观赏性,改革开放后哈尔滨的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实用性,但是由于建筑技术创新不力以及在挖掘城市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很多2000年以前的哈尔滨民用建筑、商用建筑或政府建筑都带有一种火柴盒式的形体特点,四四方方、整整齐齐、毫无特色。 2000年之后的建筑逐渐开始注意利用色彩的变化和一些装饰来美化建筑,但是只是简单的原来的四方火柴盒基础上的表面添加,没有木质性的变化。 (2)“崇洋”、“抄袭” 哈尔滨这几年的城市建设一直受强势文化所困扰,出现了大量“欧陆风情”的建筑和街区(如右图)。很多城市地段的设计对于哈尔滨的景观如何继承城市文脉并不作深入的分析,也并不从历史的角度去发展城市景观或发扬城市文化,认为哈尔滨是西洋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