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腹腔感染治疗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学及治疗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叶 英 解剖生理 腹膜 ●是一层很薄的浆膜,主要由间皮细胞组成。 ●表面积与全身面积相等,有很强吸收能力。 腹膜腔 ●是脏层腹膜与壁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男性是封闭的,女性则经生殖器官与外界相连。 ●正常腹腔有少量液体约50-100ml。 概 况 ●细菌性腹膜炎是指由细菌引起的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的炎症。临床上现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和第三类腹膜炎。 ●在肝脏病病房、普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都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自发性腹膜炎(SBP) 流行现状 病原菌特点 治疗与预防 流行现状 SBP是指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感染灶的腹水细菌感染。 在抗菌药物未问世时,SBP大约占急腹症的10%左右,而现在SBP占急腹症的比例1-2%。 流行现状 SBP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儿童:多数是在猩红热、肾病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经血运达腹腔引起SBP。 成人:常发生于严重肝脏疾病患者,SBP发生率占严重肝病腹水患者的10%-30%。其它:可发生于恶性肿瘤、红斑狼疮等患者。偶尔也发生于无任何基础疾病的人群。 治疗与预防 厌氧菌的治疗 脆弱拟杆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已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水平,而且克林霉素治疗后易出现艰难梭菌感染。 甲硝唑目前作为首选药物 第三腹膜炎 发病机理 病原菌特点 治疗 第三腹膜炎定义 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经积极治疗72小时后,仍持续或反复出现的腹腔内感染,常伴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如发热和代谢亢进),而检查或剖腹探查仅见散在的稀薄浑浊液。称为第三腹膜炎。由于其临床表现具有医院感染的特点,又将其归于一种复杂的外科感染。易感者:防御能力低下的患者,重危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者等。 发病机理 (1)引流不充分,残留病灶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产生了典型的耐药菌株,由此导致感染的复发。 (2)其菌谱分布与医院ICU流行菌一致,因此推测外因是:医院获得性感染所致。 (3)致病菌与上消化道细菌类似,这是由于细菌在上消化道定殖,而重危病人胃肠道屏障功能受破坏,细菌异位至血液。因此第三种原因是肠道菌群异位。 病原学特点 患者的腹水细菌学检查多为阴性, 偶为条件致病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低致病性革兰阴性菌,真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治 疗 手术治疗的进展 1. 经皮脓肿穿刺引流(PAD) 2. 再次剖腹手术与腹腔冲洗 3. 腹腔开放疗法 4. 注重引流部位与引流方式的选择 治疗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选用覆盖需氧/厌氧革兰阴性菌且对肠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根据治疗反应和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在感染灶得到有效引流的情况下,无需持久给予抗菌药物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二重感染。 治疗与预防 外科手术 治疗的进展已能显著提高继发性腹膜炎病人的生存率。 治疗与预防 外科手术治疗要遵循 3个原则 控制感染源(如穿孔的修补) 腹腔净化,即清除种植的细菌和脓液 减压,以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治疗与预防 对高产AmpC酶多重耐药菌治疗 首选碳青霉烯类 次选四代头孢(头孢吡肟) 可酌情加用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 治疗与预防 氨基糖苷类 主要风险:肾毒性 达成共识:不作为SBP之经验用药 目前仅用于联合治疗严重SBP 氟喹诺酮类 对各种需氧菌的敏感性为7.6%-85.3%。 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应用于轻中症SBP患者,重症SBP患者不宜应用,但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时可考虑使用。 治疗与预防 喹诺酮类预防用药过程中发生SBP, 常由G+球菌 或耐氟喹诺酮类的G-菌引起,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合适之选 治疗与预防 G+菌 过去,G+菌引起的SBP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但近十年来出现了MRSA、MRSE、PRP等给治疗带来困难。 治疗与预防 PRP、MRSA、MRSE的治疗 万古霉素:疗效肯定,可与磷霉素、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合用。 近来已有MRSA、MRSE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报道,甚至出现VRE。 治疗与预防 VRE的治疗 替考拉林, 利奈唑胺 以下新药有应用前景: 克林沙星(新一代喹诺酮类) 链阳菌素 治疗与预防 真菌 早期诊治很困难,因常合并细菌感染,掩盖了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真菌检出率也低,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治疗多选用氟康唑,伏立康唑. 治疗与预防 厌氧菌 对于怀疑厌氧菌等多重微生物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