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北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找矿潜力研究
粤北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找矿潜力研究
【摘要】帽东地区位于下庄矿田331铀峰矿床东半部,东邻337铀矿床,西邻湖子对山铀矿床,南邻矿床335铀矿床,北邻330铀矿床;包括331铀矿床、上梁铀矿点及201铀矿点。研究区处在下庄岩体与帽峰岩体过渡部位,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东段,102―石角围控矿构造带北段,两条高铀带相交部位。本文通过对帽东地区铀成矿条件分析,探讨区内铀矿找矿前景。
【关键词】找矿潜力;铀成矿特征;帽东地区;下庄矿田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铀成矿地质背景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大东山-贵东东西向花岗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之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带交汇复合部位(图1)。
贵东岩体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主体岩石为燕山第一期主侵入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矿田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pbηγ2(1)5);过渡相岩石在矿田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5);边缘相仅见于矿田东缘,岩性主要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3mbγ2(1)5)。
矿田内中基性岩脉发育,呈近东西向成群分布,从北往南依次有五组,充填的主要为辉绿岩。据资料(余达淦,2007),贵东岩体印支期花岗岩成岩年龄200~230Ma,燕山期主体花岗岩成岩年龄158Ma,浅色等粒二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112~116Ma,花岗斑岩、细晶岩脉成岩年龄88~95 Ma,基性脉岩群第一阶段成岩年龄(139±2.6)~(141.4±2.6)Ma,第二阶段成岩年龄(106.4±12.2)~(110.4±3.2)Ma,第三阶段成岩年龄(92.7±1.8)Ma[1]。
矿田内发育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构造带,对矿田起控制作用的区域构造主要是北缘近东西向冷洞―司前―竹山下断裂带、南缘近东西向大宝山―白门楼―仙人嶂断裂带、西缘北东东向黄陂石英断裂带及东缘北东东向马屎山断裂带。
图1下庄矿田地质简图
1、白垩系上统砾岩、砂砾岩;2、泥盆系砂页岩;3、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4、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5、细粒白云母花岗岩;6、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7、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8. 中粒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9、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10、海西期片麻状花岗岩;11、晚中生代基性岩脉;12、断裂;13、矿床;14.、矿点、矿化点;15、研究区
2 铀控矿因素及定位条件
研究区内矿体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及其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交切复合轨迹控制。近东西向辉绿岩组是内重要控矿构造带,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物质来源条件和围岩条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矿液运移富集条件和良好的储矿空间。
2.1 铀控矿因素分析
(1)岩浆岩因素
①研究区内出露的岩体有下庄岩体和帽峰岩体,下庄岩体主要以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 5)为主,帽峰岩体主要以细粒白云母花岗岩(3mγ2(3)B 5)为主。其中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 5)在区内广泛分布,为主侵入体;细粒白云母花岗岩(3mγ2(3)B 5)主要分布于东部,大面积出露,为补充侵入体,是区内矿化围岩之一。
②研究区脉岩主要为辉绿岩,呈岩墙产出,出露的为矿田―张光营辉绿岩组的分支。区内见辉绿岩脉10多条,主要有g25、g21、g34等,产状270°~300°NE∠50°~70°,宽5~30m,常见膨胀收缩,分枝复合。
(2)构造因素
区内构造发育,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北北东、北西西向及北东东向构造发育,为区内主要的成矿、储矿构造。
①北北东向构造:主要为102―石角围硅化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102―石角围硅化断裂带是东翼弧“入”字型组成部分,由碎裂岩、糜棱岩组成,充填各色微晶石英、萤石和铀矿化等,呈右列式展布,具分支复合,局部扭动时张开,其次级构造主要有102、103、104等,是区内的主要成矿构造。
②北西西向构造:是矿区内较早形成的一组构造,按充填物分为辉绿岩脉、糜棱岩和硅质石英。辉绿岩脉主要有张光营g21、g24、g25辉绿岩脉,充填物为糜棱岩的主要为120号带,充填物为硅质石英的主要为张光营矿床22、17号带。其中充填物为辉绿岩脉和糜棱岩带的构造是工作区成矿早期构造,充填物为石英硅化断裂带的构造是成矿期构造。
③北东东向构造:出露的主要为108号带,产状60°~70°NW∠75°~85°长1.3km,宽1~5m,充填碎裂岩、压碎岩、糜棱岩等,部分充填白色高温石英。
2.2 铀矿定位条件
下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