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蔬食”与“ 素食”关系探究
摘 要: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内涵丰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饮食概念与提法出现,“蔬食”与“素食”就是其中之一。“蔬食”与“素食”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蔬食”偏向于对生活水平的描述,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清贫的意向。而“素食”的宗教祭祀方面的内容更深厚,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增加健康养生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蔬食;素食;内容;关系
一、蔬食文化探究
(一)蔬食的含义
“蔬食”一词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那么何谓“蔬食”?理解“蔬食”首先要对“蔬菜”的定义进行界定。广义蔬菜一般指一切可用来佐餐的植物总称,除了包括草本植物与一些木本植物如香椿、笋外,还包括一些藻类和菌类植物。狭义蔬菜指具有多汁食用器官,可以用来作为副食品的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由于古人在各种文献记载中将香椿、笋、菌藻类植物也记载在蔬菜属中,因此,本文认为广义的蔬菜概念更能阐释古人之蔬菜食用情况。对于“蔬食”的概念,本文特指食用一切可用来佐餐之草本、木本植物和菌藻类等加工制作而成的食物。
(二)蔬食文化概述
1.蔬食的起源
古人很早就关注蔬菜饮食。关于“菜”,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草之可食者,从草者,采声。”许慎认为菜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实践,逐渐从草中挑选出的。因为蔬菜作为草木易于获取,是早期人类饱腹的理想食物。
而关于“蔬食”,《墨子?辞过篇》曰:“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清代孙诒让在《间诂》曰:“素食,谓食草木。素,疏之假字。疏,俗作蔬。”由上可以大致推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远古人类经常采集可食的草类进行分配食用,蔬食即开始出现。
2.蔬食文化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肉食”逐渐成为上层食用的食物,平民仍旧以蔬食度日。蔬食的地位,不同阶层的人开始对蔬菜的地位与认知和感情逐渐产生变化。“蔬食”的思想内涵也开始逐渐多元化。
(1)下层民众与蔬食。对于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而言,蔬菜的供应对民众的生存有重要的影响,《管子?立政篇》提到“六畜不育放家、瓜瓤荤菜、百果不备具, 国之贫也…… 六畜育龄家, 瓜瓤荤菜, 百果备具, 国之富也”。“瓜瓤荤菜”作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必备的食物种类,一旦缺乏则民众生活将陷入贫困。在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志》记载:“芋,农家多种,以助食,朱晦庵诗:沃野无丰年,正得蹲鸱力”。这些都说明了蔬菜对广大下层民众贫苦生活的重要作用。
此外,蔬菜在荒年还兼具救灾的功能,尤其是野菜,在明代王磐的《野菜谱》以及朱??的《救荒本草》中,记载了大量的野菜种类以供人们在救荒时参考。除了普通常见的蔬菜,下层民众对一些古老的面临淘汰的蔬菜品种仍然十分珍惜。如道光三年《苏州府志》记载“荇菜,似莼所结子烂??之味甘如蜜,名荇酥,士大夫不知之,遂为野人渔父所常擅”, 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志》:“野荸荠,出练湖,岁饥,贫民多取此和松面作食疗饥。”
此外,蔬菜给民众简陋的饮食生活增添许多滋味。如点茶中使用丁香萝卜、芫荽、丝瓜等蔬菜,“下层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处于劣势,心理选择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也决定了下层民众更多地是以廉价或无偿的低档粗疏原料及可能的变化来调剂自己粗陋单调的饮食。”
从下层民众对蔬菜的充分使用可以看出蔬菜对下层民众生活的重要,但蔬菜更多得承担解决温饱的责任。
(2) 士大夫阶层与蔬食。“蔬食”与士大夫阶层的关系则是多层次的。在先秦时期,“蔬食”多指代一种清贫的生活,更多的是强调经济上的拮据。如在《论语?乡党》中有“孔子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在此句中“蔬食”一词作为动词出现,说明孔子平时饮食简单,在祭祀时却十分隆重,蔬菜齐备。又如在《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指代孔子清贫却自得其乐的生活。
受孔子的影响,后世逐渐将“蔬食”作为指代士人清贫生活的意象,世人并将此作为评价品行是否高尚的标准之一。如:《三国志?蜀书?董和传》记载董和“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董和亲自作表率讲求节俭,穿粗布衣吃简单蔬菜?食,防止阻遏浪费,董和凭借简朴的生活作风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楷模。又如“周彦通……父殁,资产货财一无所取,结庐谢池,未尝交俗。岁尝蔬食,乡里亲戚推其忠信笃敬,过其门知为隐居,入其堂知为君子。”周彦通在父亲去世后,没有获取父亲的财产,隐居起来,终日食用简单的食物,乡人们推崇他忠信笃敬。周彦邦的这种节俭的生活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受到民众的推崇。
随着唐代田园诗的发展,“蔬食”逐渐与恬静清苦的田园生活结合起来。白居易的《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云:“日暮两蔬食,日中一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