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原著”文化楼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颐和原著”文化楼书

“颐和原著”文化楼书 封面: 履 迹 相 承 FOOT BY FOOT 颐 和 园 P1-2 (卷首衔页) 二百五十载,吾与中华之渊源 第一板块(溯源) P3-4(衔页-板块主标) 主标: 家,天下者,营山河 细文: 一如常人,贵为帝王者,也有自己的爱好。 250年前,以“家国天下”为襟怀的清高宗,将运营山河之韬略,巧施于园林肇建。 天子,乃营国大匠;“园林”之道,若天子画笔。 天子雅好,以此笔点山染水;却成就,东方山水园林之最大成者——清漪园(今颐和园)。 而二百载国史跌宕,更令颐和园,沉淀为中华皇家园林中,仅存于今的绝世孤品。 P5-6(乾隆) 主标: 一位中国皇帝的山水韬略 细文: 18世纪中期,中华又一盛世,自乾隆帝御下,攀至顶峰。 这位皇帝,24岁即登极九五之尊,以一己年号,统摄华夏全舆。 新帝武略文韬,既有家国天下之襟怀,也有鉴赏山水的雅好。 公元1751、1757、1762、1765、1780、1784…… 这位皇帝,于其治下60载岁月,六出禁城,飞渡关山,巡旅江南。 执于以一足一履,躬亲体认,河山之美。 其中,江南园林,凭咫尺精微,收纳山水大势,给皇帝以深邃启发。 其寻历珍贵造园素材,携归内府。并遣画师,摹尽天下名园,以资于清漪园等御苑筹建。 最终,这位皇帝借“园林”之道,在京畿西北,布阵胸中“大山水”格局,直抒韬略。 P7-8(颐和清漪) 主标: 一座百年宫苑的历史品格 细文: 清漪园,1749年起建,1764年告竣。工程耗银四百八十万两,囊括四海至珍。 在这前后历时的十五年里,乾隆平定了蒙古与回部的内乱,拒绝了英国人的贸易要求……在这位皇帝心中,清漪园的份量,并不比其他国事轻忽。 占地295公顷的这座园子,是献与太后的寿礼,是京西治水工程的枢要,更是乾隆山水韬略的关键一子。所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即意指清漪园建成后的一事多利。 种种利益,使清廷皇室于光绪年间,不惜工本重修此园,并更名“颐和园”。 从“清漪”到“颐和”,更迭的名号后,是历史的跌宕变迁。 这座园子,是今世仅存的最后一座皇家园囿,更是自汉武帝建章宫首创“一池三山”理水模式以来,最後一座还因袭此模式的宫苑。 它降生于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深厚园林文化的积淀中,其已然是中华千年园林史的巅峰之作。 第二板块(造园) P9-10(衔页-板块主标) 主标: 一川,一壑,尽中国 细文: 园林,是中国人感受自然后,回馈自然的一种方式。 以人的视角,为天然石水布局,是独特的“天人合一”。 皇家园林,不同于一般士大夫园林之处,乃在于,其折射的,是天子心中的,丘壑。 而清漪园,无论宏观布局,或微观之一砂一叶,尽皆蕴藉着中国皇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审时度势、交感天然的生息哲学。 P11-14(山/水/廊/阁) 主标: 国之天然与匠意 细文: 园林是风景的粹集,对风景的把握与处理,最彰显造园者襟怀。 清漪园之胜景,出自其组景、借景方面的成功。其将玉泉山、高水湖、养水湖、玉河与昆明湖、万寿山等一干湖光山色,共同联汇成有机的风景整体。 造园时熟练的借景手法,扩大了园中的景域。 万寿山屏列于北,前湖横陈于南,成北实南虚之势。湖以东是一望无际的田畴平野,湖以西则水泊连绵直抵玉泉山麓,衬托着更远处的西山群峰。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上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都能与园内之景融为一体,嵌合得天衣无缝。 其中,北面万寿山全景和西面的玉泉山西山借景最为佳妙,气魄之大犹如长卷山水画。 在这个卷幅中的景点建筑,或疏朗、或密集,倚山面水,各抱地势。 从而使长卷画面的通体,有起结、有重点、有疏密,呈现出起伏跌宕的韵律。 二级主标A: 十八丈青黛——万寿山 细文: 万寿山,本名瓮山。1749年,为向孝圣皇太后献寿,自此改名“万寿山”。 山体高60米,东西绵延1000米,为燕山余脉,溯源太行。 今日万寿山景之蓊蓊郁郁,得益于当年,为修建清漪园,乾隆从外地移栽树木逐年经营,终在短时期内,把山上原本稀疏的植被,变为“叠树张青幕,连峰濯碧螺”的繁茂状态。 而立基于万寿山山体的建筑群落,则脉络明晰,气象雍容,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 二级主标B: 三千亩风月——昆明湖 昆明湖,前身为瓮山泊。 营建清漪园当日,借整治京西水脉之机,疏浚河道,终成就昆明湖之浩大水势。 南北长1930米,东西宽1600米,在清代皇家诸园中乃最大之水面。 环湖景致,丰富多变。湖中治镜阁、藻鉴堂、南湖岛,鼎足而三,构成“一池三山”的皇家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 二级主标C: 五百步流澜——长游廊 清漪园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江南园林的建筑形式。 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亭桥、平桥、舫、榭、粉墙、漏窗、洞门、花街铺地…… 南方园林生活中的空间意象,移植北方,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