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的读后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越春秋》的读后感

《吴越春秋》的读后感 《吴越春秋》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史学著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二十年人们对它有稍多的关注,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但多数文章是在谈论它的文学价值,有的文章还直接把它作为历史小说看待。现在见到的史学研究文章分别对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及其流传、内容存佚、在浙江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作了探讨。把它作为史学著作进行全面分析的文章还很缺乏,在不多的文章中涉及史学价值、编纂特点的论述或语焉不详,或其说不确。可见在充分揭示其史学价值,把握其史学特点,更好利用这一珍贵文献,吸收借鉴这一史学遗产方面还有工作要做。为此,本文拟从史学角度对它做一系统分析,愿就正于方家。 ????一 ????《吴越春秋》作者赵晔,东汉人。《后汉书·儒林列传》中对他有专门记述,文字不长,可以迻录于此: ????“赵晔字长君,会籍山阴人也。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以为发丧制服。[抚]卒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举有道,卒于家。 ????晔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籍,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 ????《传》中没有介绍他的生卒年代。我们可以略做一个推算:《后汉书·儒林列传》说杜抚“建初中,为公车令,数月卒官。”东汉章帝建初共八年(公元76——83年),所谓建初中大概是公元79年上下。赵晔从杜抚受业前已作过县吏,应该是二十多岁,杜抚死时他从之受业二十年,按一般情况估计大概四十多岁。如果按四十岁算,他的出生时间从公元79年上推四十年至公元40年则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假定他活了六十岁(《传》中说他“举有道,卒于家”。估计死时年龄不会太小也不会太大),应是公元99年即和帝永元十一年。大体说来他是东汉初人,生平主要活动于明帝到和帝时期,年辈略晚于班固(公元32——92年),而早于荀悦(公元148——209年)百年左右。 ????从《传》中简单记载来看,他是个高尚其志专心向学的人。能从《韩诗》名家杜抚受业二十年,并“究竟其术”,而且在《儒林传》占有一席之地,可见他的经学造诣很深。他的《诗细历神渊》,从书名上看好像受纬书影响较大,其生活时代正值谶纬流行之时,这点容易理解。《诗细》现不传,内容不可知。《隋书·经籍志·经部·诗类》著录的《韩诗外传》十卷下面有注曰:“梁有《韩诗谱》二卷,《诗神泉》一卷,汉有道征士赵晔撰,亡。”“泉”当为“渊”字避唐高祖李渊讳所改,《诗神泉》即本书简称,可见本书与《韩诗》有关,很可能是就《韩诗》阐发自己的思想。从《吴越春秋》的记述看,赵晔深于数术之学,再看《历神渊》的名目,估计《诗细》中或许有些神秘主义的内容。此书曾得到蔡邕的赞赏,认为长于《论衡》,并流传一时,说明书中多有独立见解,且所论有过人之处。 ????对于《吴越春秋》,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都有著录。《隋志》著录于《史部·杂史类》,曰:“《吴越春秋》十二卷,赵晔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沿其例著录于杂史类。《隋志》对其评价不高,在杂史类的《小序》中说:“后汉赵晔,又为《吴越春秋》。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文献通考·经籍考》也将之入杂史类,解题中引晁公武之言曰:“后汉赵晔撰。吴起太伯尽夫差,越起无余尽勾践。内吴外越,本末咸备”。“内吴外越,本末咸备”的概括是很准确的。《宋史·艺文志》分别在别史类和霸史类中著录本书。《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史部·载记类》,评述稍详。其中:“煜(即晔,避清圣祖玄烨讳改)所述虽稍伤曼衍,而颇丰蔚”的评语恰如其分。 ????本书《隋志》和旧、新《唐书》著录均为十二卷。到《宋史·艺文志》著录时就是十卷了。元代徐天祜为十卷本作音注,意识到内容已有亡佚,称此书“殆非全书”。徐天祜还作了一些考证,指出:“《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者。他如《文选》注引季子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庐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晔本咸无其文” 明代钱福在《重刊吴越春秋序》中说所缺二卷,“意者西施之至吴,范蠡之去越乎?” 只是猜测而已。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指出徐天祜所考有误,其言精当,为不易之论。 现本到底佚失了哪些内容已很难考定。但我们发现有些内容是原书不当缺略的。一是现本没有阖闾与勾践战受伤而死之事。二是没有吴王夫差即位后伐越败之之事。《夫差内传》起首即言其十一年伐齐事,《勾践入臣外传》起首即言勾践与文种、范蠡入吴请成事。 ????徐天祜实为《吴越春秋》功臣。他的音注“大致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和《左传》、《史记》相比照,考订异同;二是刊正疑讹;三是注释。通过徐天祜的工作刊正了原书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