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过后 终成一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繁华过后 终成一梦   《西湖七月半》作?橐黄?流传甚广的小品文,不仅收录在多种版本的《大学语文》中,也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但是对这篇文章却颇多误读。当我们了解了作者一生经历后,就会发现,无论俗与雅,都是昔日繁华杭州城的一景,作者都持观赏的态度,不存在讽刺世俗之意。张岱与友人同属明末心学一派,并非传统的儒家文人雅士,不受礼法束缚,追求自然心性。这篇文章确实表达了明末繁华的市井生活,也洋溢着幽默和愉悦的情趣,但是在七月半这个祭祀先人的特殊时刻,不得不说其情甚哀。因此,在理解这篇小品文时,我们不能忘记张岱的遗民身份、名士之风和七月半的特殊含义,唯有如此,方能理解张岱“繁华之后,终成一梦”的哀伤。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著名散文大家张岱的代表作,也是明代小品文的名篇。这篇文章入选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大学语文》课本,历来对它的解读有以下四种:作品表达了对达官显贵、名娃闺秀、市井之徒等人名为赏月,而实不见月的讽刺,对文人雅士等高雅之人的赞赏;作者与朋友就是第五类赏月者文人雅士,他们自命清高,实际上也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自诩;生动再现了明代世俗文化勃兴之下的民风民俗,具有黎民百姓的生活气息;文章幽默诙谐,饶有趣味,是中国散文中少有的幽默之作。   上述对《西湖七月半》的解读都不无道理,不同层面的解读也证明了这篇小品文艺术上的丰富性。但是如果从张岱创作《西湖七月半》的动因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在这篇看似潇洒雅致、幽默诙谐的小品文中,隐含着作者深沉的遗民情绪,满含着国破家亡的悲伤与和对故人的缅怀。   张岱的遗民心态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卒于清康熙十八年,明末清初山阴人,即现在浙江绍兴人。张岱出生书香门第,高祖张天复、曾祖张元忭、祖父张汝霖、父亲张耀芳四代为官,生活十分富足。他有大量藏书,曾自述“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与明末很多追求性灵,个性解放的文人一样,不走科举取士之路,而是纵情声色,过着繁华靡丽的生活,他在《自为墓志铭》中概括自己的前半生:“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伴随着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宣告结束。明朝的士大夫们一方面是主辱臣死,以死殉国,其中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张岱的多位好友。另一方面是“无数衣冠拜马前”,很多文人士大夫做了清朝的官员,在乾隆41年编纂的《贰臣传》中,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但更多的人选择了中间道路,就是不降不死,做遗民。张岱作为“绝代散文家”,也是明末遗民的代表之一。清军入关后,他举家退隐山林,一改往昔的富贵生活,过着“山厨常断炊,一日两接淅”的困苦生活。他自陈心迹,在《和挽歌辞三首》其一中写到:“我死倍千辛,世界全不觉。千秋万岁后,岂遂荣与辱。但恨《石匮书》,此身修不足。”诗中提到的《石匮书》就是张岱殚精竭虑,前前后后花费了三十余年时间完成的明代史书,也是他的忍辱负重,在明亡之后能够“视息人间”的动力。   除了这部史学著作之外,他也写作了很多篇追忆前朝生活的小品文,这些文章后来结集成为《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奠定了他小品文集大成者的地位。在《陶庵梦忆》的《自序》中,张岱自述写作缘由:“遥思往事,忆即成书,持向佛前,一阡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反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可见书中所记的都是张岱在归隐山林后,回忆往事,思念故人所作的小品文,不分时间发生的前后顺序,只是有感而发,随笔记下。但是记录的过程也是他不断地进行自我谴责的过程。张岱喜爱美食,精于茶道。在《陶庵梦忆》的《方物》一文中,他历数自己吃过的各地美食,北至北京,南至福建,江浙一带更是历历可数,“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但是他归山之后,生活艰难,“瓶粟屡罄,不能举火”,他认为这都是之前太放纵自己的果报,因此有反思忏悔之意。   在衣食匮乏,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张岱用手中的笔记述自己对前朝的情感,这也成为他能够在强烈的自责中仍能“视息人间”的理由,但是在道德情感的深处,他更倾向于那些为国赴死的士人。他在《自为墓志铭》中沉痛评价自己“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并进一步表达自己作为遗民内心的伦理冲突:“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在《陶庵梦忆》的最后一篇文章《祁世培》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