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

虎妈狼爸教育引发的社会反思 虎妈引发英华人教育观反思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美国“虎妈”的战歌唱响整个2011年,引发了全球对华人教育方式的关注,至今仍余音袅袅,英国“虎妈”又火了——随着BBC纪录片《见识英国的中国虎妈》(Meet Britains Chinese Tiger Mums)1月5日的播出,现实版的“虎妈式教育”不仅让华人,也让英国观众见识了身边的部分中国人如何高压式育儿。子女教育这一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新年伊始再次成为英国华人热议的焦点。 子女教育看似只是一个家庭的事,却关乎华人的未来。为华人关注和大量讨论的是“中国式的严厉”与“西方式的宽松”对子女人生道路的影响,话题必然引向更深入的如何理解“成功”、“幸福”这样的大问题——这是在中西多元文化背景和价值冲突之下,海外华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正是对这些大问题答案的不同,造成了所谓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差别。导演汉娜?贝利门(Hannah Berryman)以由华人开办的伦敦华夏中文学校为背景,重点选取了三个华人家庭深入访谈。校长丁惠慈在片首的采访中就开宗明义,“华人非常注重教育。西方家长给孩子许多自由,华人家长则认为孩子们还没准备好,于是给孩子的成长过程施加了许多强硬的约束。”随后导演设问:多年来在GCSE(英国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中,英国的华裔学生是成绩最佳的种族。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有70%以上的华人子女获得5良成绩。他们的秘密是什么?   片中的三位妈妈,Kate来自台湾,希望4岁的女儿Juliette长大当牙医或者律师,比较担心女儿做艺术,因为挣钱少,并且常常死后才能出名;Vivian祖籍台湾,出生在加拿大,育儿哲学是“成功需要努力”和“我的孩子做得到”——她10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每天放学后练琴、做功课加起来有四五个小时,却鲜有反抗;Julie是广东人,“惊人之举”是给6岁的儿子Matthew制订了一张以15分钟为单位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周一开始到周日晚上上床前都没有停歇。   在华人论坛,片中的妈妈们被网友们热评,有些人更用“推妈”(取push之意)的称谓取代“虎妈”,意指这些妈妈们把孩子逼太紧。英国知名的妈妈网站mumsnet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贴十分火爆,截至记者发稿时跟贴已达222条,大部分都是英国妈妈的反弹。   张女士在英旅居十多年,混血孩子正上六年级。她认为这部纪录片“粗俗地刻画”了几个对孩子有严格要求的中国妈妈。“看了之后,我觉得 BBC 增加了英国人对中国妈妈的误解,甚至反感,而不是理解。有的人甚至觉得中国妈妈在虐童。” 同样旅居英国多年的施女士认为,片子拍摄对象的选择不是很有代表性,马来西亚的妈妈在哪儿呢,香港的呢,新加坡的呢?另外,近年来大陆来英留学者已有不少人在英定居生子。他们大都是八零后一代,从小物质条件较好,他们的父母也曾对他们的所谓“素质教育”倾尽心血。现在这代人也已为人父母,他们的教育观又是如何呢?片子都没有反映。 虎妈高压教育的根源   为什么要如此高压地教育孩子?片中,Vivian谈到,希望在孩子太小还不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时候,帮助他们选择(练琴),并鼓励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另两个妈妈Julie和Vivian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必须努力”;Matthew的爸爸则提到华人在海外谋生不易,眼下又逢全球衰退时世艰难,必须让孩子通过从小打好基础,拥有一门适当的技能,将来才能立足;来自台湾的妈妈Kate说,她很理解为什么她以种田谋生的外祖父母要让她离开台湾。因为靠天吃饭太难,太苦。有天灾,有人祸。不像英国,台湾没有社会保障体系。   来自中国大陆的施女士对此印象深刻。她认为,华人父母如此看重孩子教育的根源就在于社会保障缺乏而造成的“安全感”缺失。长期以来,华人的生存环境恶劣,资源有限,要生存,只能“吃得苦中苦”,所以不断得跟自己较劲,不停地赚钱,买了一套房子还要再买第二套第三套;为自己攒够了钱,还要为子子孙孙留一点。做父母的也不断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孩子比:和英国的孩子比,和英国的华人孩子比,还要和中国的同龄孩子比。“我很多次听到华人朋友这样说他们的孩子,‘哎呀,TA算什么呀。现在国内的孩子都能怎么怎么样了’。不看自己进步了多少,而是担忧会不会被别人甩下。“华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安全感的一群人了。如何让华人和华人的孩子有安全感,是个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施女士说。   在张女士看来,一些中国妈妈严苛,还有一个很大的主因,是她们不了解英国教育体系,因而害怕、焦虑,因而不断替孩子进补,希望孩子勤奋、早学。华人在教育上普遍相信勤能补拙。她认为,如果家长能多了解英国教育,也许就不会过度焦虑,也能看到好些英国教育的优点 ,如注重社交能力培养、思考型功课、鼓励运动、鼓励孩子尽己所能、鼓励自主学习、激发快乐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