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包容性制度_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docx

包容性制度_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容性制度_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

包容性制度、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范世涛内容提要:文章旨在介绍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为解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而提出的制度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通过政治权力这一纽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间的依存关系得到清晰的呈现。其中,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支持使繁荣可以长期持续,而汲取性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支持却使很多国家长期停留在贫困落后的状态。当代中国仍苦于政治改革相对落后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章介绍的框架不仅有助于思考中国问题的成因,而且对整体配合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包容性制度汲取性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947(2013)01-0012-0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DaronAcemoglu)与罗宾逊(JamesRobinson)近年提出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用来解释国家繁荣和贫困的根源。他们指出,凡是建立包容性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都实现了长期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提高;凡是为汲取性制度(extractiveinstitutions)①束缚的地方,要么长期陷入贫困落后状态,要么增长无法维持而出现大起大落。本文旨在介绍他们提出的制度分析框架。该框架的显著特点,是将政治权力、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并成功地用于解释世界经济格局的历史形成以及为什么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仍有那么多国家陷于贫困落后。一、制度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自经济学家发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来,关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已经相当丰富细致。从历史数据中我们很容易了解,第一个经历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是英国。在技术突破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18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缓慢但持续的增长;接下来就是西欧和美国的工业化,以及英国的增长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三个大英帝国的定居殖民地(settlercolonies);在近半个世纪,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也加入作者简介:范世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本文初稿曾于2012年9月8日提交吴敬琏老师主持的读书会。感谢吴敬琏老师和各位同学的精彩评论,文中不当之处由本文作者负责。①ExtractiveInstitutions有各种中文译法,如攫取性制度、榨取性制度、压榨性制度等。考虑到这一学术概念的内涵非常广泛,本文作者认为不必突出强调概念中的贬义,而采用了“汲取性制度”这一相对中性的词汇。13·宏观经济·范世涛:包容性制度、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到增长的行列。世界最贫困的国家则大部分分布于撒哈拉以南,还有非洲以外的阿富汗、海地和尼泊尔。如果时光倒流50年,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与最贫困的国家差别也不太大,虽然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还没有成为富裕的地区。如果倒退100年或150年,这个整体图景变化依然不大。虽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有很强的韧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或是不可变。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还有最近的中国大陆都经历了快速增长。阿根廷在1920年前曾经历了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成为当时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此后却长期处于摇摆之中。前苏联在1930~1970年间也曾经快速增长,但随后却停滞下来,最终无法摆脱解体的命运。该怎样解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基本格局特征呢?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和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建立了抽象的理论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的机制,并将人均收入增长用三个近似变量来表示:(1)物质资本积累;(2)人力资本积累;(3)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大量文献都在这一框架下核算各国收入增长的不同来源。然而,关于增长核算结果的解释却困难得多。主要原因在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生产率提高本身都具有内生性。比如一国人均收入增长的80%来自资本积累,20%来自技术进步,是否意味着没有技术进步就只能有80%的增长?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离开了生产率进步,要素积累的动力也会减弱,资本积累的程度将因此下降(罗德里克,2009)。所以,增长核算分析更像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近似描述(proxy),而不像是一种深入的解释,因为它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很多国家一直缺乏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知识。其实,早在30年前,诺思和托马斯(1988)就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说“我们所列出的那些因素(发明、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等)并非增长的原因,而就是增长本身。”所以,除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我们还需要一种能够区分创造和阻碍繁荣的因素及其历史起源的理论,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社会繁荣而另一些国家却长期贫困落后。这样的理论该怎样展开呢?现在有三种比较流行的思路:第一种是地理的解释。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孟德斯鸠,他曾经提出热带地区的人懒惰并习惯被君主统治,而温带地区的人勤劳,所以富国往往处于温带地区。这种想法得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