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技术影像导航技术的应用
影像导航技术的应用 南阳医专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外科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微侵袭概念已深入到外科诊断与治疗的各个领域。影像学、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技术的有机结合,衍生出多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如:脑血管造影定向技术、磁共振定向技术、内窥镜立体定向术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的引入和发展,尤其是伽玛刀、X刀和质子束放射系统的应用,使微创或无创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通过无框架式立体定向系统引导外科手术在三维空间定位,精确设计手术进路,模拟最安全的手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已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已使一些颅底手术发生了变化,如鼻内窥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经蝶视神经减压术等,不仅手术径路简单、创伤小、视野清晰、而且并发症少。已成为众多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医师接受并采纳。 影像导航技术的基本概念 影像手术导航系统(imagimg operation navigation system)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病人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3-D-reconstruction),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术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术者参照显示在计算机监视器上的三维影像(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观察到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 影像导航系统可与具有导航功能的手术显微镜或内窥镜相驳接,将手术视野扩展到显微镜及内镜视野之外,使术者在术野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同时,能顾及到术野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如:颅底、眼眶、神经、血管等。并可随手术的不断进展,影像导航系统可提供连续的手术器械定位,使手术安全、彻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影像导航手术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降低术中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某种程度上可改变手术径路、扩大微侵袭手术的范围,使一些大手术改在腔内进行,同时能提高观摩示教,是很好的教学工具。 应用影像导航系统,术者可获取以下重要信息: 准确定出术野所处的三维空间的位置。 显示术野邻近的结构。 指出靶灶定位与目前手术部位空间关系。 帮助设计理想的手术入路。 显示手术进程中可能遇到的结构。 显示重要结构的位置。 术中显示靶灶范围的大小。 主要不足之处: 术中软组织的改变,不能显示在影像上,可能会造成手术误差。 往往需要病人进行重复的影像学检查。 依赖系统还是依赖术者对解剖理解的取舍,有时术者会遇到选择取舍依据系统还是对解剖的理解。 系统及附件的费用高。 目前,我国上海宋志坚博士研发的导航系统已经成功,费用只有国外同类系统1/3。 影像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 可应用于几年所有的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中(选择性),包括复杂的鼻窦炎、鼻息肉手术、鼻腔及鼻窦肿瘤取出术。 前颅底手术:经蝶垂体肿物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经蝶视神经减压术(鼻咽肿瘤切除术)等。 在部分耳科及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影像导航系统的应用程序 术前CT扫描 戴头架,调整合适后记录头架的左、右及额侧的有关数据。 在头架上安装Mark(6个标准点)。 平卧位,要求头位居中,左、右两侧Mark在同一水平上,行鼻窦水平位CT扫描。 CT扫描的有关参数: 螺旋CT扫描,100mA,扫描野260~280。 层距2mm,层厚3mm,连续水平扫描。 阵矩512×512。 如术中采用Z-Touch注册,CT扫描时无需戴头架,可直接行无Mark标记扫描,条件同上。 注意事项: 头架固定要可靠,女性病人要注意因头发引起的固定架移位。肥胖病人要注意皮肤移位。 准确记录头架左、右及额侧的数据。 无论是用头架定位或Mark标记,均需在术前一周内行CT扫描。 Brain Lab影像导航系统采用的是自动配准的方法(所谓配准是在患者实体与三维重新图像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术前CT扫描时,患者戴上特定头架,术中需将头架戴在相同的位置。该头架能被计算机识别而自动配准。配准在影像导航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与手术导航时的精确度直接相关。配准时所选的标记点至少要4个,最好达6-10个,所选的点越多,配准的精度越高,平均误差率越低。 术前数据准备: 将CT工作站病人的数据输出,用8mm磁带(1Q/PQ格式)记录并输送至影像导航工作站,输入头架Mark的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术前可根据输入的病变部位的信息,进行手术径路的设计,设计完毕后,将数据输出,存储在Zip盘上,至影像导航机上备用。 术中的处理: 病人采用全麻或局麻。 戴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