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打造有效的历史复习课堂
如何打造有效的历史复习课堂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1.实现一种建构于有型,搭建好框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不要轻视课型的构建,忽视课的样态。 试卷讲评课要做到“三精”。 一是精心设计变式训练。 二是精心做好拓展训练。 三是精心做好反馈评价。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2.给一个高潮于起点,打响第一枪,创设一个好的开端。 ——不要吝啬课堂导入,忽视导入的功能。 导入的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复习相关的旧知识 明确交待本课的教学目标 渲染气氛,尝试情景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导入的方法: 直接导入 直观导入 故事导入 事例导入 实验导入 问题导入 情景导入 旧知识导入 09.板书导入 10.引用导入 11.经验导入 12.观念冲突导入 13.活动或游戏导入 14.教态导入 15.类比导入 16.对比导入 17.悬念导入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歌曲名 序号 歌曲名 演唱者 序号 歌曲名 演唱者 1 映山红 黄英 11 怀念战友 刀郎 2 北京的金山上 才旦卓玛 12 铿锵玫瑰 田震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军旅歌曲 13 一二三四歌 阎维文 4 翻身农奴把歌唱 才旦卓玛 14 珍惜(陆贞传奇主题曲) 李宇春 5 我的祖国 郭兰英 15 我爱北京天安门 儿童歌曲 6 骏马奔驰保边疆 蒋大为 16 娘子军连歌 革命歌曲 7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革命歌曲 17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群星 8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阿宝 18 拥军花鼓 龚玥 9 绣红旗(江姐主题曲) 彭丽媛 19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彭丽媛 10 唱支山歌给党听(雷锋插曲) 才旦卓玛 20 社会主义好 群星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照片 1911年10月12日,武昌起义军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照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而在当时,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在美国为革命募捐,时年45岁。图为湖北军政府成立。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照片 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新的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左图为孙中山任总统时,与总统府职员合影。右图为“大总统誓辞”。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照片 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就让位于袁世凯。2月12日,在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隆裕太后发布《清帝逊位诏书》,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宣告终结。图为2月15日,孙中山携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谒祭明孝陵。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照片 1912年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实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袁世凯被架空为虚位总统。左图为《临时约法》原件,右图为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的戎装肖像。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邮票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3.引领一种方向,调控好课堂,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不要处于被动状态,善于调控设置。 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所说:“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为有效地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控。 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组织 3.引领一种方向,调控好课堂,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不要处于被动状态,善于调控设置。 (1)调控目标,避免泛华和游离。 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具体,而非泛化的。在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的同时,应尽量避免为片面追求全面性而使目标空泛化,导致什么都要兼顾缺什么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目标的具体性要求将目标分解到学习的每一环节,并明确呈现给学生,同时控制好课堂的保底目标,让学生掌握一节课中最核心的知识,进而在保底目标基础上实现不停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4.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人民民主的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的认同。 1.联系西柏坡会议和人民解放军军事上的胜利,结合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成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2.围绕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尝试情境体验和理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