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苯胺报告

苯 胺 概况 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橡胶助剂、染料颜料、农药、医药以及特种纤维等工业领域,此外,还可用作溶剂和其它化工原料,开发前景广阔。 生产状况 中国大陆苯胺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3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采用硝基铁粉还原法开始生产苯胺,1986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采用该法建成投产了一套年产2万吨苯胺生产装置。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由于中国大陆苯胺生产企业少,装置规模小,产量低,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90年代初期,由于各生产厂家看好苯胺的市场前景,形成了“苯胺热”,各地纷纷扩建或新建苯胺生产装置,使得中国大陆苯胺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2002年,中国大陆苯胺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37万吨/年,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硝基苯催化加氢法,其中生产规模在2万吨/年以上的企业有5家,生产能力合计为23.2万吨/年,约占全国苯胺总生产能力的62.7%;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的生产企业有10家,生产能力合计为10万吨/年,约占苯胺总能力的27%;其余生产规模均在1万吨/年以下,生产能力合计为3.4万吨/年。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染料厂的11.6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苯胺生产装置。2002年中国大陆苯胺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14。 表格 114 2002年中国大陆苯胺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单位:万吨/年 序号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1 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染料厂 11.6 2 辽宁庆阳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2.7 3 甘肃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有机厂 2.4 4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南京化工厂 3.5 5 江苏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磷肥厂 3.0 6 河南平顶山化工厂 1.0 7 河北冀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0 8 河北邯郸滏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0 9 河南开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 10 浙江宁波海利化工有限公司 1.0 11 重庆长风化工厂 1.0 12 江苏盐城新浦化工集团公司 1.0 13 江苏南京四力化工有限公司 1.0 14 山东胶南化肥厂 1.0 15 山东青岛恒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 16 山东烟台万华聚氨酯集团有限公司 0.8 17 山东胜大集团化工厂 0.5 18 湖北武汉燕江化工厂 0.3 19 江苏南京电化厂 0.3 20 江苏南京江东化工厂 0.3 21 河南开封化工厂 0.2 22 江苏东南(常州)化工集团公司 0.1 23 湖南邵阳化工总厂 0.4 24 重庆川染化工总厂 0.5 合计 36.6 近年来,由于中国大陆聚氨酯工业对主要原料MDI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内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国外企业纷纷准备在中国大陆新建苯胺生产装置。亨兹曼公司、巴斯夫公司联合日本聚氨酯公司与中国大陆合作在上海建设16万吨/年MDI生产装置,同时配套16万吨/年的苯胺生产装置,计划2005年建成投产。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拟采用流化床硝基苯加氢工艺建设7.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计划2003年11月投产。预计到2005年中国大陆苯胺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60万吨/年。 进出口状况 由于中国大陆苯胺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每年都得进口,且进口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苯胺进口量为0.55万吨,2001年增加到1.04万吨,2002年达到4.52万吨,1997-2002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2%。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大陆苯胺也有少量的出口,但出口量非常少。 表格 115 近年来中国大陆苯胺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 年 份 进口量 出口量 净进口量 1995 1.16 0.10 1.06 1996 0.65 0.05 0.60 1997 0.55 0.12 0.43 1998 0.48 0.14 0.34 1999 0.65 0.09 0.56 2000 0.75 0.07 0.68 2001 1.04 0.09 0.95 2002 4.52 0.06 4.46 图表 35 近年来中国大陆苯胺净进口增长情况 消费状况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苯胺的消费量一直稳定增长。1999年中国大陆苯胺的消费量为14.8万吨,2000年达到17.8万吨,2002年进一步增加到23.4万吨。中国大陆苯胺的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橡胶加工助剂、染料颜料、医药、农药以及有机中间体,MDI对苯胺的消费量所占比例只有15%左右。2002年中国大陆苯胺消费结构的比较详见表116。 表格 116 2002年中国大陆苯胺消费结构 单位:万吨 序号 消费领域 消费量 比例(%) 1 MDI 3.5 15 2 橡胶助剂 5.0 21 3 染料和颜料 6.5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