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聚凝和絮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聚凝和絮凝

本章主要内容 3.2.1 基本概念 3.2.1 基本概念 3.2.1 基本概念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3.2.2 胶体膜型 * * 3.2.1 基本概念 胶体 聚凝和絮凝 3.2.2 胶体膜型 3.2.3 x电位的实际应用 3.3.4 用聚合电解质的絮凝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3.2 固液系统的胶体性质及絮凝理论 胶体 聚凝和絮凝 胶体 通常指小于1mm的颗粒叫胶体,这些颗粒分散在液体中称为“溶胶”;小于0.2mm的颗粒称为“超”胶体。而较大颗粒的分散系称为“悬浮液”。 胶溶过程 通过添加电解质或表面活性剂来处理固液界面能改变胶体的分散性,促使胶体稳定性增加的过程(即导致颗粒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称为“胶溶过程”,“稳定过程”或“反絮凝过程”,而导致溶胶破坏的过程(也就是使颗粒与液体分离)称为“聚凝过程”或“絮凝过程”。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胶体类型 亲水性胶体 在亲水性胶作中,固体对水或某些分散介质呈现出一种显著的亲和力,因此混合时自然形成溶胶。如亲水性胶体的例子如蛋白质、腐植酸等这样一类大分子物质。 胶体类型 疏水性溶胶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混合来形成,并且是对电解质加入分散介质特别敏感,这种添加剂促使很快絮凝。 亲水性溶胶对添加电解质不太敏感,需要很高浓度的电解质盐类才能沉淀。 特点 疏水性胶体对许多介质显示出小的亲和力,例如粘上,氢氧化物等就是这类胶体。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聚凝和絮凝原因 电荷多时 电荷少时 范德华力 通过减少电荷 使颗粒之间产 生颗团从而聚 凝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固体上的净电荷 大多数天然或人造颗粒带有净负电荷 1)、在结晶物料中晶格是不完整的,于是晶体表面上有剩余的负电荷或正电荷。 2)、低溶解度的离子型晶体。形成H+或HO+。 3)、从溶液中吸收特定的离子,使表面产生净电荷。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双电子层结构 右图表示带净负电荷颗粒的胶体模型。正电荷层围绕负电荷层形成双电子层,电荷延伸到分散相中,但较分散和不规则,电势可以测定。存在一层剪切层。它是双电子层和分散介质之间的滑动平面,Nernst电位是指剪切平面和固体表面之间存在的电位。x电位是特别重要的,由于它是可以测量的;x电位是存在于剪切平面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电位。 双电子层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双电子层结构 双电子层特点 通过添加与胶体所带净电荷相返的电解质可降低电荷从而使之聚凝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x电位的实际应用 x电位是双电子层带有电荷状态的标记,于是当x值趋于零时,溶胶可能变得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会导致澄清。在用无机电解质来降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造纸废水的x电位中得到应用。 Riddick认为x电位是完成聚凝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不过不应该认为它是能获得满意澄清的可调节的唯一参数.如水的澄清。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x电位的实际应用 ‘聚凝’ 只限于溶胶的化学不稳定性,因此加电解质到溶胶中以降低颗粒电荷并使颗粒接近而聚凝。 1) 聚凝 Schnlze 指出,某些疏水性胶体在添加电解质后变得不稳定并聚凝,如多价Al3+和Fe3+。 Schulze和Hardy指出聚凝效果由与溶胶的电荷相反的离子价数决定。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x电位的实际应用 1) 聚凝 右图列出了初始净电荷为-25mV的一种溶胶在添加少量(最高到250mgdm-3)的各种电解质(1:1,1:2,1:3型)后的x电位测量值。 铝盐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最佳加药量约60mgdm-3。注意到电荷能从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当然,对已经带净正电荷的溶胶,加入铝盐只能起到增加溶胶电荷的作用。例如FeCl3的1:3电解质应该与铝盐同样有效。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x电位的实际应用 1) 聚凝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为什么用石灰/明矾(净负电荷溶胶聚凝时)或磷酸盐(净正电荷溶胶聚凝时)处理时为什么能够产生初始聚凝的原因。 天然聚凝剂 有用的天然聚凝剂的一般加药量范围是100—400mgdm-3。 加药量 无机盐加药量 见右图 3 固液系统的性质 x电位的实际应用 1) 聚凝 Al2O3溶胶 77.0 80.0 ---- 0.28 0.60 0.10 0.08 Fe2O3溶胶 9.25 9.0 9.65 ---- ---- ---- ---- 带正电荷的胶体 NaCl KCl 1/2BaCl2 K2SO4 K2CrO4 K3[Fe(C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