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实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丹阳市实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3月 —— 2013年2月 丹 阳 市 实 验 学 校 三 年 发 展 规 划 (送审稿) 主题词: 健康人、文明人、学习人 规模扩建、内涵充实、质量提升 特色创建、制度跟进、文化引领 办学策略、品质一流、特色鲜明 尚德成人、笃学成才、享受成功 快乐成长、活力课堂、大气文化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背景分析 01.学校概况┈┈┈┈┈┈┈┈┈┈┈┈┈ 5 02.发展优势┈┈┈┈┈┈┈┈┈┈┈┈┈ 6 03.制约因素┈┈┈┈┈┈┈┈┈┈┈┈┈ 9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01.指导思想┈┈┈┈┈┈┈┈┈┈┈┈┈┈10 02.办学理念┈┈┈┈┈┈┈┈┈┈┈┈┈┈11 第三章 学校发展目标 01.总体目标┈┈┈┈┈┈┈┈┈┈┈┈┈┈12 02.培养目标┈┈┈┈┈┈┈┈┈┈┈┈┈┈12 03.具体目标┈┈┈┈┈┈┈┈┈┈┈┈┈┈12 第四章 重点项目、工作措施及成功标志 01.教科研工作┈┈┈┈┈┈┈┈┈┈┈┈┈15 02.队伍建设┈┈┈┈┈┈┈┈┈┈┈┈┈┈17 03.德育工作┈┈┈┈┈┈┈┈┈┈┈┈┈┈19 04.课程改革┈┈┈┈┈┈┈┈┈┈┈┈┈┈21 05.特色文化建设┈┈┈┈┈┈┈┈┈┈┈┈23 06.数字校园建设┈┈┈┈┈┈┈┈┈┈┈┈24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01.思想保障┈┈┈┈┈┈┈┈┈┈┈┈ 27 02.组织保障┈┈┈┈┈┈┈┈┈┈┈┈ 27 03.制度保障┈┈┈┈┈┈┈┈┈┈┈┈ 27 04.后勤保障┈┈┈┈┈┈┈┈┈┈┈┈ 28 05.安全保障┈┈┈┈┈┈┈┈┈┈┈┈ 28 附件一 ┈┈┈┈┈┈┈┈┈┈┈┈┈ 29 《丹阳市实验学校2010-2011年度实施计划》 附件二 ┈┈┈┈┈┈┈┈┈┈┈┈┈ 33 《丹阳市实验学校2011-2012年度实施计划》 附件三 ┈┈┈┈┈┈┈┈┈┈┈┈┈┈ 37 《丹阳市实验学校2012-2013年度实施计划》 丹阳市实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0.3——2013.2) 未来三年,是“十一五”与“十二五”交替时期,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镇江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向轻负高质、有显著特色的品牌学校迈进的关键阶段。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大力提升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特制订本三年发展规划。 发展背景分析 学校概况 丹阳市实验学校创办于2001年,系镇江市范围内的一所公办民营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原校址在开发区齐梁路。2009年1月,学校整体搬迁天波城新校区,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新校区占地100余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目前,学校初中部54个教学班,小学部4个教学班,学生数2700余人,教职工179人,专任教师161人,均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率达98.7%。学校有各类拔尖人才111人,其中,丹阳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2人、丹阳市名教师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2人、镇江市教学骨干8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16人、丹阳市教学骨干27人,市级以上拔尖人才占专任教师数的30%,校级以上拔尖人才占专任教师的62%,优秀教师的群体初步形成。学校办学9年,两次创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百佳餐饮A级单位、江苏省初中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初中和谐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安全文明学校、镇江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镇江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镇江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优美的育人环境,强健的教师队伍,高效的课程管理、优秀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 0.2发展优势 2.1育人环境。新校区宏伟的建筑、高雅的格调、完善的设施,一流的现代化硬件为我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几年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了主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愿景、团队意识和荣辱价值观念,在传承和发扬中凝聚了全体教职工智慧与创造力,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在成长,以开拓创新为特征的学校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滋长显现。 2.2师资队伍。教师专业发展欣欣向荣,经历“专业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比武”的“三大活动”的演练,通过“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外出交流和集体备课、自我研修等活动,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自觉意识,促进其个体与群体的品质跃升。在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下,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迅速崛起,成为各学科教育和教研的中流砥柱。 2.3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