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昆虫纲分目.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章 昆虫纲分目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一、分类常用特征 /分类常用特征 翅的有无;翅的性质; 口器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 变态的类型; 胸节、触角及足跗节特征; 马氏管的数目 。 关于分类的争论 缨尾目Thysanura分成石蛃目Archeognatha和衣鱼目Zygentoma (或狭义的缨尾目Thysanura) 革翅目是否分成重舌目Diploglossata和狭义的革翅目Dermaptera 同翅目Homo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的分合 广翅目Megaloptera、蛇蛉目Raphidiodea是否归到脉翅目Neuroptera 学习要求 掌握六足总纲各纲及昆虫纲各目的主要识别特征。 熟记各个纲及昆虫纲各目的拉丁学名。 一般了解重要目的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一、原尾纲 Protura 二、弹尾纲Collembola 三、双尾纲Diplura 四、昆虫纲Insecta 昆虫体型大小差异很大,微小至极大型。 头部通常具复眼与数目不等的单眼。触角形态多变;口器在头外(外口式)。 胸部由3节组成,通常具2对翅和3对足。 腹部8-11节,大多无附肢,少数种类腹部具成对的刺突与泡囊,有些幼期阶段具附肢。 变态类型多样化: 表变态:石蛃目、衣鱼目 原变态:蜉蝣目 不全变态:半变态      渐变态      过渐变态 全变态: (复变态) 1、石蛃目Archeognatha 2、衣鱼目Zygentoma 3、蜉蝣目Ephemeroptera 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2250种,我国已知约250种。 4、蜻蜓目Odonata 俗称蜻、蜓、 (豆娘)。中至大型,细长,体壁坚硬,色彩艳丽;头大,能活动,复眼极其发达,单眼3枚。触角短,刚毛状。前胸小,中后胸极大;翅2对,狭长,膜质,前后翅近等大,翅脉网状。有翅痣。腹部细长,尾须1节。   半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和成虫3个时期。稚虫水生,下唇特化成面罩,用以捕猎食物。   全世界已知约6500种,我国已知400余种。 5、襀翅目Plecoptera 半变态。卵球形或方形。稚虫水生,喜清洁水体,对水体污染非常敏感,近年来已被用作水质生物评价。 全世界已知2300种,中国已记录300种。 6、纺足目Embioptera   渐变态。若虫与成虫喜温暖、潮湿,行动迅速,生活于丝质坑道中。   世界已知200余种,我国已知5种。 7、直翅目Orthoptera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翅通常2对,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后足为跳跃足。尾须发达。 (二)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陆生种类。蝗虫生活在地面上,螽斯生活在植物上,蝼蛄生活在土中。   渐变态,若虫5-7龄。大多数种类1年发生1-2代,以卵越冬。   有许多种类是农牧业重要害虫,如东亚飞蝗。   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种类比较多。 (三) 常见科识别 1、蝼蛄科Gryllotalpidae 前口式,触角较短。跗节3节,前足开掘足;前翅短不达身体末端;尾须长。 2、蟋蟀科Gryllidae 头部通常为圆形,触角长丝状。前胸背板横宽。跗节3节;后足为跳跃足。雄虫右翅盖在左翅上方,雌虫产卵器矛状。 3、螽斯科Tettigoniidae 触角长丝状,一般长于体长;跗节4节,扁平;雌虫产卵器发达,刀状或剑状。 4、蝗总科Acridoidea:前胸背板马鞍形,后足跳跃足;足跗节3-3-3式;腹部第一节有鼓膜听器。 8、竹节虫( )目Phasmatodea   体大型,体长3-30cm,体躯延长成棒状或阔叶状。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小,单眼2或3个或缺。腹部长,尾须不分节。足跗节3-5节。前翅短,皮革质,后翅膜质,有大的臀区,有些种类无翅。   渐变态。完成1个世代常需1-1.5年,脱皮3-6次。成虫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以叶片为食,有典型的拟态和保护色。   世界已知2500多种,中国已录100余种。 9、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 10、革翅目Dermaptera   俗称蠼螋。体中型,表皮坚硬,褐色或黑色;头前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翅有或无,前翅革质,短小,后翅膜质,扇形或半圆形,翅脉呈辐射状。尾须不分节,钳状,称为尾铗。   渐变态,若虫与成虫相似。多为夜出型,日间栖于黑暗潮湿处,如树皮下、叶片间、草丛、朽木或石块下。杂食性,少数种类寄生在蝙蝠或鼠类体外。具雌雄二型现象。尾铗用于捕食、防卫或交尾时起抱握作用。   世界已知1800多种,我国已知210种。 11、缺翅目Zoraptera 体微小,1.5~2.5 mm, 扁平。头大,口器咀嚼式;触角长念球状;无翅个体无复眼,有翅个体具复眼和单眼。有翅型具两对膜质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