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音乐音响音箱结构的审美特征上.ppt

第五讲音乐音响音箱结构的审美特征上.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音乐音响音箱结构的审美特征上

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 (上) 第 五 讲 什么是音乐音响结构的的审美特征? 所谓审美特征也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 本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人类音乐审美心理规律的考察,认识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及原则。 一、音乐艺术的审美本质 听觉体验是人类最重要的感性生活之一:置身于绝对寂静的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或恐怖感;处于喧嚣、嘈杂的环境中,又会使人产生烦躁与痛苦的体验;而流水潺潺、鹂鹦婉转的环境则使人心情愉悦…… 声波有规律的振动或声音组合的有序性是使人产生听觉美感的关键原因,因此,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必须是有序的: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大多是杂乱无序、随机地混合在一起,这样的声音组合难以引起听觉的审美体验。 音乐之所以成为艺术,仅仅有序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丰富。如钟表的滴答声在时间上高度有序,却令人生厌;八音盒的声音非常悦耳,但但听上几遍就会使人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结构有序与样式丰富”是音乐与自然之声及人类其他活动(如运动与劳作)所产生的声音的本质区别。 二、音乐音响结构的形式构成 正如复杂多变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余种有限的基本化学元素构成的一样,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共同因素。将音乐音响的结构样式进行充分分解,便可获得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色及音长。 如果把这些基本要素看作是构成音乐音响结构的近景,那么就可以将两种以上要素结合而成的基本组织形式,即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看做中景,这些基本组织形式之间的有机结合,则构成完整的音乐作品的全景。 三、音乐音响结构基本要素的审美特征 1、音高的审美特征 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是音乐最重要的基本属性之一。 人类对音高的审美追求表现: 乐音与噪音:从人类对听觉愉悦性的自然审美需求出发,前者成为音乐艺术的基本材料,而后者则相对使用较少;从音乐艺术整体来看,前者的使用是普遍的,而后者的使用则是个别的与局部的。 乐音之所以成为音乐最重要的表现要素之一,不仅因为不同音高与音长的组合构成了在音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旋律,还因为音高本身就具有一定表现力:低音深沉、厚重;中音宽广、温和,高音明亮、轻快……在节奏、音色、力度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音高的改变就会使音乐的表现性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人类最早的“乐器”应该是自己的歌喉,但人声的音域毕竟是十分有限的。音域的狭窄直接限制了审美表现与体验的丰富性,因此扩大音域实际上是人类追求音乐审美表现丰富性与广泛性的直接体现。 如果说,人类把笛管或琴弦定得越来越短、越来越细,把钟做得越来越小,以探索高音表现力的话,那么把琴弦和号管做得越来越粗、越来越长,把钟做得越来越大,就是为了探索低音的表现力。 随着电子合成技术声音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手段来发出任意高、低的振动频率的声音,对音高的追求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审美表现需要的问题。 虽然听知觉的感受范围是十分宽广的(16-20000赫兹之间),但实际上作为音乐艺术材料所使用的范围要窄得多,主要集中在音高感受最敏感的范围内。(钢琴音域,27,5—4000赫兹之间)。(每隔一个八度的音之间频率相差一倍) 人类听知觉的限制,决定了音乐音高的某些特征: 首先,听知觉对过高或过低频率的声音的辨别不够敏感。 (每个学音乐的人在听音训练中都有这样的感受,中音区比较容易,而高低两端的听音就困难得多。) 在听知觉层次上分辨困难的音高,因此,感性价值也相对较低。 其次,听知觉对两音之间音高差异的分辨也存在着限度。 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听觉最敏锐的专业音乐家可以感受到3音分的频率差别,而多数人对10音分以下的音高差别就难以辨别了。作为听觉艺术的声音材料必须具有鲜明的感性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民族的音乐中,基础音列(即作为基础结构的稳定音高)各音之间的的最小音程均在100音分左右。(一个半音)。 人类这种听知觉自然属性,对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音响的音高提出了基本要求。因此,在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中使用的极限音高、微分音及噪音之所以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并不完全是由于听众审美视野的局限,其中也包含着人类听知觉属性的制约。 (二)音强的审美特征 音强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它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要意义。音结构完全相同的音乐,以不同的音强进行演奏就会获得表现性的变化。 例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主部主题,它在展开部以整个乐队的强奏出现(9′20〞),其表现性与在呈示部的弱奏截然相反。 音强变化是音乐表现丰富性的重要因素。任何具有表现力的音乐都包含着丰富而细腻的音强变化,没有强弱变化的音乐听上去枯燥、平淡,很难谈得上艺术表现力。 就单音而言,由于钢琴、竖琴、琵琶、扬琴等各种击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