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ppt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 线粒体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1850年,德国生物学家Rudolph K?lliker第一系统的研究了线粒体。(肌细胞) ◆ 1900年,Leonor Michaelis 氧化还原反应  ◆ 1943年,Arbert Claude 采用盐法分离技术分离到线粒体  ◆ 1948年George Hogeboom等采用蔗糖介质分离有活性的线粒体 能量转换的部位    逐步证明了线粒体具有Krebs循环、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作用,从而证明了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部位。 ◆标志酶:单胺氧化酶; ◆外膜含有较大的通道蛋白:孔蛋白; ◆标志酶:腺苷酸激酶 ◆功能:建立电化学梯度 ?线粒体基质(matrix) ◆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 ◆功能:进行氧化反应, 主要是三羧酸循环 ?蛋白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翻译后转运 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释放到胞质溶胶后被运送到不同的部位, 即先合成,后运输。在合成释放之后需要自己寻找目的地,又称为蛋白质寻靶。 ●共翻译转运 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在翻译的同时进行转运定位, 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称为蛋白质分选。 ◆前导肽(leading peptide) 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长约20-80个氨基酸,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为丰富; ●序列中不含有或基本不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并且有形成两性(既亲水又疏水)α螺旋的倾向。 有利于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 ●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分子伴侣。 ◆前导肽的特异性  ●具有细胞结构的特异性  ●前导肽的不同片段含有不同的信息(双导向序列) ◆如何证明前导肽引导 蛋白质进入线粒体? P274 ●分离线粒体 ●与具有线粒体基质定位信号的前体蛋白温育 ●胰蛋白酶处理 7.3.2 线粒体蛋白定位 ?线粒体基质蛋白定位 定位需要两个导向序列,基质导向序列和膜间隙导向序列。这类蛋白有两种转运定位方式。 保守性寻靶 前体蛋白在N-端的基质导向序列引导下采用与线粒体基质蛋白同样的运输方式,将前体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基质, 在基质中由前导肽酶切除基质导向序列后, 膜间隙导向序列就成了N端的导向序列, 它能够识别内膜的受体和转运通道蛋白,引导蛋白质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然后由线粒体膜间隙中的前导肽酶将膜间隙导向序列切除。 在线粒体基质导向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但是疏水的膜间隙导向序列作为停止转运序列锚定在内膜上,从而阻止了蛋白质的C-末端穿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然后通过蛋白质的扩散作用,锚定在内膜上的蛋白逐渐离开转运通道,最后在前导肽酶的作用下,将膜间隙导向序列切除,蛋白质释放到膜间隙。 只需一个前导肽,引导外膜和内膜蛋白穿膜,前导肽后面一段疏水的停止转运序列阻止转运蛋白进一步穿膜, 外膜蛋白:停止转运序列与外膜转运酶结合 P274 内膜蛋白:停止转运序列与内膜转运酶结合 7.4 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 7.4.1 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 ?糖的有氧氧化(细胞氧化或生物氧化): 葡萄糖(或糖原)在正常有氧的条件下, 氧化后产生CO2 和水, 分为三个阶段 ◆糖氧化成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糖酵解(glycolysis): 细胞质中的葡萄糖(或糖原)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细胞质中 不耗氧 ◆丙酮酸跨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在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作用下氧化成乙酰辅酶A。 ●必要时也会利用脂肪: ▲脂肪被水解生成脂肪酸; ▲脂肪酸能够进入线粒体基质,通过β氧化途径(β-oxidation pathway)循环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又叫Krebs循环、柠檬酸循环。 7.4.2 呼吸链与电子传递 ?线粒体能量转换策略  ◆三羧酸循环中的能量转换    NAD+ → NADH   FAD+ → FADH2  ◆NADH和FADH2必须被氧化才能维持三羧酸循环    NADH + 1/2 O2 → NAD+ + 能量    FADH2 + 1/2 O2 → FAD+ + 能量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