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目: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姓 名 武俊玲 学 号 学习形式 函 授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2013 年 11 月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是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和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 关键词:情境 诗眼 语言 吟诵 诗意 想象 目录 一、 抓诗眼,感悟诗意…………………………………1 二、品词句,体会语言美…………………………………2? 三、反复吟诵,感悟诗情…………………………………3 四、悟诗意,陶冶情操 …………………………………4 五、想意境,训练表达?…………………………………5 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是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古诗文教成了阅读课文,把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分解的支离破碎,一字一字地解,一句一句地讲,台上老师口燥唇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中,有的教师又脱离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那么在课改新形势下,应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激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从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我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一、 抓诗眼,感悟诗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对他眼睛的观察。学诗亦如此,想要彻底了解一首诗的意境、诗情,最好的方法是紧扣诗眼。抓诗眼首先是诗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析诗题,对理解诗意,完成教学目标是相当有益的。就是通过题目了解作者生平的情况及有关诗文的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从题目入手,因为泊船瓜洲就点名了作者的立足点。“只隔”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表现了春风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以此来感受作者当时的思乡之情。诗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境界,不是单靠解释学生就可以理解的。诗的语言的咀嚼,是古诗教学中的着力处。然而咀嚼诗句又不是孤立进行的,诗的语言是构成诗的意境的要素,也就是说教学诗的语言要与体会诗的意境揉和在一起进行,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这样一改以往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了解体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密度和深度。 二、品词句,体会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好处。?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民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