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同源异流篆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法篆刻同源异流篆书

第一章 書法篆刻同源異流 第一節 篆書 「篆」,從竹彖聲。彖,音ㄊㄨㄢˋ篆作 ,一為豬跑脫;二 1 為豕屬,說文曰 :「彖,豕走也。從彑從豕省。」 段玉裁注:「《玉 2 篇》作豕走悅也,恐是許書古本如此。 」豕,甲骨文作 、 、 、 ,金文作 、 、 、 ,先秦作 ,篆作 乃豕形。彖字演 變甲骨作 ,金文作 、 ,籀文作 ( 之古文,義為長毛 獸或豬隻別名。)古文作 ,篆作 乃象已屠宰之豕牲體,其頭 「彑」扭向背後,為頸已折斷且旁濺出血狀,「彐」同「彑」音ㄐㄧ ˋ篆訛作 ,許氏訛解籀文 即 ,解為「脩豪獸,一曰河內 3 名豕…。 」 又誤篆 「豕也」; 「豕走也」,殊不知死豕如何 行走焉,篆從彖聲乃因豕更以嘴向前突地之習,運刀刻簡不斷向前 4 如豕突地也 。篆從竹 《說文》曰 :「篆,引書也。」段玉裁注:「引 5 筆者,引筆而箸於竹帛也。 」 「引筆」解釋為運筆落墨書字的意思 , 而書寫在竹帛上稱 「篆」,刻於玉石上稱「瑑」,除此對「篆」不逕 相同的解說還更唐 〃張懷瓘《書斷》上卷言 「篆」曰 :「…始變古文, 或同或異,謂之為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 。…謂之史 6 書 」解釋指書體的一種,或書寫的引申義,另外更學者以篆書使用 1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頁 64 。 2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頁 192 。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唐〃張懷瓘撰,《書斷》,叢書集成新編第五十二冊,(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4 )頁 556 。 4 性質為出發點提出篆書為椽書,就是官書 ,種種不同的論點都可以 說明 「篆」的可能涵意。 而篆書的使用時付為商周秦之際 ,書體廣義指隸書之前的所更 書體,包括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六國古文以及秦小篆; 狹義特指籀文(大篆 )和小篆為主。 一、大篆與小篆 就目前考古所見,漢字最初形態為史前陶刻的簡單橫、直、斜 線到各種線條組合與簡單的方、圓到方圓結合的表意文字 (見圖 1 ),爾後表意文字以圖像符號為基本特徵再孶乳衍生出表音文字, 但這些顯意的圖像符號是經選擇性描摹殊相的最本質進行抽象簡化 洗練形成 ,另外在符號筆劃運作上以篆書內向書寫形的線條呈現, 至後草、行、楷書因應便捷性轉為外向書寫形的線條 ,八分書屬於 過渡時期(見圖 2 )。然而文字中最早真正具記錄語言功能為甲骨文 字,本文研究依廣義性分類論起 。 圖 1 陶刻刻畫符號 圖 2 字形書寫筆劃之轉變 5 現今發掘最古老的系統文字是甲骨文,文字的形貌從實物的不 同角度來觀察,故結體或偏旁形態多變,此種大自由性可說是 甲骨文的特性 ,可歸納更: (一)象形文字多面性 。如關於人型態文字, 正面觀為「大」 字, 側面觀為「人 」字 。 (二)偏旁借付及位置未定向 。如 「牧 」字作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