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文化渗透研究.doc

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文化渗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文化渗透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文化渗透研究   (邯郸县第十三中学 河北 邯郸 056100) 【摘 要】孔子关于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观:做人要正直磊落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诚信守正。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思想熏陶的途径: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学生;以儒家经典中的语言话语引导学生;汲取其中的学习方法的精华,为我所用;以课堂为主阵地,使其成为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关键词】中学语文;儒家道德;职业道德;渗透 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教育活动,必须与时俱进,反思过去常规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理论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建立一种具有人文性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人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语文教育活动包含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教学因素。 1. 孔子关于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观 (1)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 人之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头。 (2)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乐何?”是说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有仁德之心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仁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孔子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 近仁。”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即恭瑾、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对人恭瑾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勉就会伍德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4)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讲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的全面性,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活动在于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 (5)诚信守正。 儒教在社会人际交往的为人处世中强调诚信守正,把诚信作为立人、立国、立世之本。诚信是真实无妄的意思;守正是诚意正心,保持正道而不邪。诚体现了天道的真实无妄的品德,人道效法天道真实无妄品德,这便是“诚之者”“思诚者”。诚信在本质上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是人在效法、遵循天道的真实无妄中所获得的本性和合法性。 诚信守正也是立人之本,是个体道德的基石。一个人立足于世,与社会、他人以至自然交往,因此说,诚信是人类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 2. 语文教学中儒家道德思想熏陶的途径 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已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好比果树,道德是树之根,才华是树的花朵与果实,如果没有根的滋润,它是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的。如果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施展。我认为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学生。 中学语文教师的高尚师德,首先是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纪律与社会公德,作青少年的表率。教师的师德、性格、意志、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师必须讲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的对象是学生,“教过”不等于“教好”“教会”。按时上课、照本宣科,按规定布置作业,机械地批改作业,不能算有师德。在崇高的神圣的事业心的鞭策下,满腔热情地严格地教导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学习与思想的进步,还关心学生性格、人格与兴趣的养成。 (2)以儒家经典中的语言话语引导学生。 如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是把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的。 (3)汲取其中的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