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近思录》为学思想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近思录》为学思想探究

关于《近思录》为学思想探究   作者简介:秦月,浙江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12级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近思录》是我国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与吕祖谦合著而成。在《近思录》中对于为学的目标与方法都进行了阐述,本文通过对《为思录》的为学思想进行分析,结合书中内容提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近思录;为学;吕祖谦 1.引言 吕祖谦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为中国古代学术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思一词最早出自于《论语从近处入手,思考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近思录》是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著而成,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第二章《为学》主要强调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现代教育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近思录》理论体系特点与组成 吕祖谦教育理论体系分为德与品的教育、人才实用知识的教育。知识与人才的教育两个方面相互独立但又密不可分。在《近思录》中关于学规的内容中,引入了《乾道四年九月规约》,指出学生首先需要具有基本人伦品德,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第二规定了学生相互间交流或处世时,要做到鼓励、平等、互助等,第三则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基本礼仪。《近思录》对德育的培养,首先要立志。意志与志向是人首先修养的前提,作者教育学生要想立根本,就须要先立志,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了。其次,要自我磨炼、克制内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无论过程顺利还是坎坷,都要做到平常心看待,不偏不倚做事,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近思录》对于实才教育的理论,指出教学三方面的内容,教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每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阐述。 3.《近思录》为学思想探究 3.1希对希天的为学目标 《近思录》中对于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指导,认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达到孔颜这乐的境界。古时的学者大多拥有良好的德行。朱子曾讲:“为学且须分内外,义利便是生死路头”,向内的为学主要是指向内寻求,做好应做这事,而为人则是向外寻求的,有可能会媚俗于外。义利是对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区分标准,古代学者都是依着自我,不断寻求自我提升,而当下的为学者多逐利而往,不断附和外在世俗要求,失去自我本性。 3.2立志践行的为学方法 朱子强调为学必须要立志,屡次提出“学者须是立志”与“学者大要立志”的观点,讲究学者立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要如饥似渴。孔子在与众多弟子讨论时,弟子们问,谁最好学,孔子说是颜子最好学,但不幸很早就死了,于是现在就没有好学的了。那么颜回为了什么而好学呢,程颐说,颜渊好学,克己复礼、不迁怒、不二过,虽然家居比较简陋,但却安贫乐道。时刻以道为志,以圣人为目标。在圣贤眼里,治学与做人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自我德性修养,成为圣人,与天地万物为一。 在立志的时候,首先要立大志。如果志向不大,非常容易满足。常人非常容易受到清浊不齐之气干扰,本性被物欲蒙蔽,而有大的志向的人则把志向看成是自我提升的动力。在为学中,志向不足,将不能够改变恶习的缠绕。志向小了,容易满足后就无法再度进行前进。除了立大志外,还要做到不玩物丧志。程颐认为,现代的记诵与博识均为一种玩物丧志的表现。《近思录》认为书上的知识是外物,如果只知道博识,反而会有害于道。为学需要以致知明理为本。不能够只知道记诵而放弃道理。第三,立志时,要做到忌名利。如果治学有私意,则很难有好的作为。 除了要立志外,还要有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量力有渐,为学时不可贪高慕远。如果只有大的志向,没有实践,就永远不会达到目的。在践行时,要符合为学的特性,其主要表现为为学过程中的伦序。在第一阶段要求常习义理,学会融会贯通,第二阶段是通过学习所得,能够推及他人,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指为学的精神状态,虽然其他人不知道,但自己心中不郁闷。 3.3正心养性的为学途径 正心养性要明心知性,才能正与养。圣人与天地合其德,心广博,性真善。学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拥有一颗宽大无私的公心。为学者应该放弃自私与计谋,做到大公而顺应。圣人与常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常人被私欲迷惑时,不能明白本性的纯善。 4.《近思录》对现代教育启示 4.1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与《近思录》中的要求已经有了明确的不同。古代的教育以德育为主,而现代的教育则主要为了应试,学生在学校中度过十二年,目的则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进入社会时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方法自然有了多种不同之处。现代教育方法中很多已经非常死板、僵化,完全失去人性化,达不到德育的效果,人与知识的教育往往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举一反三。 4.2教学核心思想 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但随着我国学生的竞争压力不断激烈。思想教育已经从基本学科教育中不断被削弱。思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