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和对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和对策探究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和对策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工作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加,加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快,使农村留守老人也在不断增加,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4亿,其中农村老人超过1个亿,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8.3%[1]。由此可见,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守农村老年人为了生计而做农活,照顾自己,而且不得不照顾孙辈们,加重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因无法与子女沟通、交流,留守老人出现孤独感、失落感、疏远感、抑郁、焦虑[2]。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现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对策综述如下。 1 生产状况 朱冠楠[3]调查结果显示,83.4%的留守老人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大部分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66.9%的老年人经常参加生产,23.2%的老年人农忙时参加生产,偶尔参加生产的仅占9.9%。曾姝[4]报道,51.3%的老人靠自己完成劳务,19.4%的老人自己出钱请人帮忙,83.3%的老年人仍在从事农业生产,其中经常下地劳动占62.7%,偶尔下地劳动占20.6%,只有16.7%的留守老人因自身身体状况太差,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张福明[5]调查发现,36.90%留守老人自己完成承包地耕种,而非留守老人仅有27.80%自己完成承包地耕种。部分子女外出务工后,把自己的承包地给父母代为耕种,而部分子女并未能按时给老人汇钱,迫于生计,留守老人不得下地劳动,从而增加了留守老人生产劳动强度。 2 生活现状 2.1物质生活状况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收入来源:个人劳动所得占60.8%,子女提供的赡养费34.3%,政府或村里的补助4.4%,退休金占0.5%[3]。农村留守老人靠自己劳动所得的年收入、消费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留守老人[5]。留守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以自己和老伴的劳动收入为主,占 41.3%,有88.9%的外出子女给老人提供经济支持,但提供实物却少于非留守老人[6]。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承担了本该由子女支付的人情往来费用,加上支付孙辈的生活费、教育费等,从而增加了消费水平。外出务工的子女以提供经济为主,因提供金钱比提供实物方便,忽视了老人获得实物的内心感受。 2.2日常活动和生活照料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和,人的生理功能日益衰退,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但是因子女外出,留守老人们不但自己照在自己,还得照在孙辈们,过着辛苦、寂寥的生活。62%的老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68%留守老人需要教育、带养自己的孙子女,53%的留守老人认为带小孩是一种快乐,36%则认为是一种责任,12%认为带孙子女感觉压力很大,不胜其烦[7]。目前国家给予外出务工的农民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回到家乡务工,但这种现在还只是少数,仍有绝大部分留守老人独守老宅,过着艰辛、孤独、空虚、无奈的日子。 2.3精神生活状况 留守老人除了需要有人照顾外,还需要精神慰藉,子女的外出不仅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而且精神生活也得不到满足。家庭是老人唯一的精神寄托,因为他们可以从家庭中得到很大的精神支持。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年轻人传统观念也发生巨大的了变化,孝道观念越来越单薄,与老人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少。杨妙英报道[8],留守老人与老伴关系非常紧张的有占1.6%,比较紧张的占5.3%,一般占19.0%,比较好占33.3%,非常好占4.3%;与子女关系非常紧张占5.3%,比较紧张的有占13.2%,一般占32.8%,比较好占40.7%,非常好占8.0%。留守老人与子女沟通、交流主要通过电话,但为了减少开支而不愿安装电话,与子女沟通的机会就会减少;虽然有的家庭安装电话,但有的老人听力下降,子女打来电话他们也听不清楚,或为了让子女安心在外务工,只报喜不报优,讲几句话应付了事,几乎不谈及情感方面。50.8%的留守老人经常串门聊天,经常听广播、看电视的老人占36.0%,平时几乎不参加什么活动的都是行动不便、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清的老人。说明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通过串门、听广播、看电视等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如何才能让行动不便、眼睛看不见,听力下降的老人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这个问题值得社会关注。惠秋平[9]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偏低,有10.2%的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人经常感到孤独。而子女与老人联系越多,老人的幸福程度就越明显。说明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是家庭中的子女,子女与老人的联系状况是其主要的精神支持源,子女与老人联系得少的人,他们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生疏,精神慰藉需求极其匾乏,使很多老人觉得孤单、寂寞等,从而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空巢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就越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