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高中生暴力行为产生原因和干预对策.doc

农村高中生暴力行为产生原因和干预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高中生暴力行为产生原因和干预对策

农村高中生暴力行为产生原因和干预对策   校园暴力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这些事件一般发生在校内、上下学途中,学校组织的活动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倾向行为。我校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的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校所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频率较高,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将会牵涉到当事人的很多精力,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学校和当事人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的甚至对当事人造成终身无法弥补的后果。笔者以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暴力行为事件为例,谈谈高中生暴力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干预措施。 一、产生原因分析 1.案例 去年8月,学校对新一届高三进行了重新分班。据内部消息透露,学校有名的张扬、张威双胞兄弟将分在我班。这兄弟俩初中时就在校园内玩火,找女朋友,打架。到了高中更是肆无忌惮,发展到在校内外称王称霸。多次组织人打群架,打架时还使用钢筋、铁棍、砖头之类的东西,多次将他人打得头破血流。看到谁不顺眼就要打谁,看到漂亮的女孩就要去追,看到自己心仪的女生跟其他男生说话就要报复那男孩,学习成绩很差。兄弟俩能说会道,老师找他们谈话,主动权常常掌握在他们手里。喜欢唱歌,喜欢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曾获“校园十佳歌手”的光荣称号。 2.透视其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 笔者通过一年来的教育发现,出现这种暴力倾向的学生是有以下原因的: (1)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集体教育最初途径。该孩子父亲是附近乡镇领导干部,母亲是一公司的销售经理,两人忙于工作,疏于管教。两个孩子基本属于放养长大的,从小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亲脾气暴躁,孩子一惹事便大声呵斥,或拳脚相加。有几次看到自家孩子受伤了,在善于表演的儿子的煽情下,竟然不问青红皂白抓住人家孩子的头就往墙上撞,激起对方家长强烈的不满。母亲溺爱孩子,总认为自家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打架了,父亲训斥孩子,母亲便立即护孩子,说人家孩子怎么不对,自己孩子如何讲仁义、伸张正义。 (2)自身个性冲动叛逆。这些暴力倾向的孩子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冲动,以上述学生为例,张扬兄弟俩脾气暴躁,遇事易冲动,一些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话、事,在他们那儿便放大了,以致酿成斗殴事件。正处于叛逆期,父亲的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兄弟俩常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也常遭到别人的还击和父亲的痛打,因此,兄弟俩具有极强的防御性。一旦打架,马上通过自我美化的手段,即以掩饰或伪装真正动机的手段,说自己是为了帮助朋友伸张正义,或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3)习得性学业无助。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业等方面找不到满足感时,其兴趣会发生相应的转移,乃至于发展到在一些场合称王称霸。兄弟俩天生活泼好动,从小上课就不怎么坐得住,家庭作业父母也没时间督促和辅导,假期基本都在玩耍,从小学业成绩就不怎么好,加上经常惹事,老师经常批评,兄弟俩对学习也就不感兴趣了,觉得自己学习无望,也就破罐子破摔,进而有了习得性学业无助感。 二、践行干预策略 具有习得性打架行为的学生每一届都有很多,尤其是生源不太好的职中和完中。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一般易冲动,不太信任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他们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这些同学一般比较讲义气,服软不服硬。鉴于此,我决定继续践行多年来奉行的以诚感人、以柔克刚的策略。 1.坦诚地进行同理心沟通 同理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从孩子以及他父母的角度考虑,他们也很痛苦。这些学生的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孩子打架、惹事的坏名声一直在外,一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他们内心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1)换位思考,真情感动。兄弟俩一向对班主任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如果不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对他们的教育可能无法进行或不起任何作用。 我通过一次次坦诚地与他们促膝谈心,用真情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敞开心扉和我交流。首先,赏识优点消除戒备。寻找合适的时间,选择比较自由开放的空间,在没有外人干预的情况下,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赏识其优点。我先找到一个小房间,让他们坐下,他们有些忐忑,我再三友好地让他们坐下,他们才勉强地坐下了。我诚恳地对他们说:“老师最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请你们帮忙。”他们立即放松了戒备心理,疑惑地问:“老师,什么事情?没有我们办不到的!”我告诉他们国庆节学校要举行红歌比赛,我希望班级能拿到一等奖。一听到唱歌比赛他们来精神了。我肯定了他们的文艺才能,尤其强调“能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的光荣称号确实是了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