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口译教学中听辨能力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译教学中听辨能力培养

口译教学中听辨能力培养   摘 要:口译教学要先从教会学生“听”做起。听力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本文从吉尔的口译模式出发,通过对听辨过程的分析,提出培养口译听辨能力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口译 教学 听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80-01 口译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口译的信息是通过听来获取的,它决定了目的语中信息的成功重组。听力理解能力不足会造成错译、漏译甚至口译的中断。因此,口译教学的第一环节应该是引导学生会学。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高校口译教学中的听辨能力培养。 1 丹尼尔?吉尔的口译模式 法国口译研究专家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提出了口译时“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脑力分配方式”[1]: (1)SI=L+M+P+C即: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听力与分析( listening and analysis)+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effort)+言语表达(speech production)+协调(coordination),即在同传中,译员应完成听力分析、短期记忆和言语表达3个基本任务,协调是指译员须协调处理好这3项任务的精力分配,使其有机进行。 (2)Phase I:CI=L+N+M+C,Phase II:CI=Rem+Read+P,即:连续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笔记(note-taking)+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协调(coordination);连续传译(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taking)+传达(production)。与同传相比,交传译员主要多了笔记任务,交传第二阶段的remembering是短期记忆的延续,是指从短期记忆中提取信息,而note-reading是笔记任务的延续,即辨认记下的信息符号,帮助激活译员的被动记忆。 2 听辨过程分析 根据吉尔模式,要使口译顺利进行,译员本身具备的对各项任务的总体处理能力必须等于或超过各项任务需要的总体处理能力。其中,听辨是口译过程的第一基本任务,包括从载有原语信息的声波传入译员耳朵到译员辨认出单词,最后作出判断,在大脑中形成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或概念的全过程。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译员往往未能及时恰当地协调好精力的分配,造成听力理解质量下降,影响其他任务的发挥和整个口译的效果。这些因素主要有:译员的语言和专业知识、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知识结构、训练强度、心理素质等。 3 培养听辨能力的途径 口译学者鲍刚认为,口译人员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语言能力、渊博的知识、个人经验和才智[2]。因此,译员应时刻提升自己,自觉完善这些能力以满足需求。口译训练就如同“学开车”,而“教师的任务是将整个翻译过程拆解成若干分节动作,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并经过高强度的训练最终实现‘上路’的目标”[3]。笔者建议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 重视准备工作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习惯,辨认说话者的口音,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辨音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在接到口译任务后对会议的相关知识做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包括翻译内容、时间、地点、日程安排、发言人的国别、社会背景以及其所精通的领域、有无特别的要求等,以更好地听明白说话人的意思。如果是会议口译(包括同声传译),最好事先看一下会场,了解一下会议的流程、发言搞、麦克风安排情况。其次要从语言上准备,主要是强记一些专业术语。充分的译前准备工作会让译员信心倍增,减少会场的紧张和尴尬局面。 3.2 记忆训练 记忆训练包括原语复述、转述和联想。 复述时译员可以听不同语言的练习材料,重复听到的内容。在不做任何笔记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训练内容由易到难,内容长度应不超过15分钟。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复述训练之后,可以聆听不同主题的语言段落,用同种类的语言,按自己的表达和理解进行转述。同样,不记笔记。在记忆训练环节,记忆与理解是同步的。聆听是通过语言去听意义而不是仅仅听语言的词句。 联想是另一种有效的记忆训练法。就听到的不同主题及其新信息,将该信息与自己已知的相关信息加以联系,激活大脑中的长时记忆来分析听到的内容。想象的画面越具体越详细就越容易记住。 3.3 笔记训练 通常情况下,口译笔记是由文字、线条、符号和缩略语共同组成的。笔记记录要清晰、易读,利于辨认。从格式上来说,笔记记录应该采用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录,体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