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锦州港第一港池北岸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锦州港第一港池北岸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 设 单 位: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编 制 单 位: 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 年 5 月
锦州港第一港池北岸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 言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是 1992 年 12 月 30 日经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辽体改发
[1992]93 号文件批准。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港务管理、港口装卸、水运辅助业(除客货
运输)、公路运输、物资仓储等。
近年来,随着腹地石化企业国外市场的开发,锦州港成品油外贸进出口发展较快,
2014 年出港成品油 478 万吨,其中外贸出港 144 万吨,占 30% 。目前,锦州港成品油
主力运输船舶趋向大型化,成品油船舶以 0.5-1 万吨级和 3-5 万吨级为主。目前,锦州
港液体散货泊位吨级普遍较小,原油泊位 2 个,只有 1 个为 12 万吨级,另一个为 5 万
吨级;成品油泊位 3 个(102、103、104),全部为 1 万吨级;液体化工品泊位 1 个,
为 0.5 万吨级;1 个油品化工泊位,为 5 万吨级。则现有成品油泊位等级无法适应船舶
大型化发展。
锦州港是辽西地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腹地液体散货外运发挥了重要作
用。根据预测 2020 年锦州港液体散货运输量将达到 2720 万吨左右,其中锦州港港区为
2670 万吨,而目前锦州港港区现有、拟建液体散货泊位设计通过能力合计为 2130 万吨,
能力缺口 540 万吨。
锦州港 105#、106#泊位于 1994 年建成,位于锦州港第一港池北侧岸线,岸线总长
度为 382m 。锦州港 105#、106#泊位自东向西依次为一个 1 万吨级和一个 3 万吨级杂货
泊位。
本项目拟将原 105#、106#两个杂货泊位改造为油品化工泊位,泊位等级不变,105#
泊位为 1 万吨级,106#泊位为 3 万吨级,设计年吞吐量约 300 万吨。则可较大程度地缩
小锦州港港区液体散货泊位能力缺口,适应腹地石化产业发展。本项目主要装卸货种
为汽油、柴油、航煤、乙醇。新建码头控制室、在码头前沿线后方 18m 处建设综合管
廊,其上布置输油管线及配套的给排水、消防、供电、控制等管线,另外对码头的胸墙、
护轮坎进行改造,增加输油臂、输油管廊、管线及配套的消防、给排水、供电、控制等
设施,以满足油品化工船舶装卸作业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
规定,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特委托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锦州港第一港池北岸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等的基础上,我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
的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它有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
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问题,具体为:施工期主要是
扬尘的影响;运行期主要是装船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船舶发生溢油和火灾爆炸等事故对
海域环境的影响等。
本评价对项目进行了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
分析、环境风险分析、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公众参
与等工作,得出的结论为: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锦州港总体规划。项目在
建设中和建成运行以后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废气、污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的污染,在落实
清洁生产、严格采取本评价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实施相应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
后,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允许范围以内。从环境保
护角度分析: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锦州港第一港池北岸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评价目的与原则
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坚持贯彻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原则,
依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的指导思想,在评价过程中突出“清洁生
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和“环境风险”的评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