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南园林中的笔墨丹青, 投稿件, 师浩辰, UCL, CASA研究中心
江南园林中的笔墨丹青
【摘 要】本文介绍了江南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联,从如画和入画两个角度,借景和藏景两种方法,去探究中国山水画对于造园的影响。主要查阅李渔的《闲情偶寄》和计成的《园冶》两本园林参考资料,阅读这两本文献资料对于园林建造方面的描述,选取并着重介绍了窗、窗格、叠石、理水四个方面。并辅以实际的例子来探究和验证观点。文章最后,更是希望当代建筑师和学生们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园林,从中提炼出只属于自己国家园林的文化符号,让中国园林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注:文章主要观点来自同尘设计的张翼老师)
【关键词】江南园林、中国山水画、窗、窗格、叠石、理水
前 言
作为中国近代江南园林的研究者,童寯先生曾经将“園”拆字得到园林的要素:院墙、屋宇、池、花木、山石。“「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字居中为池。「」在前似石似树。”归纳境界即造园“三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而在我看来,所谓“眼前有景”才是中国园林的核心所在。而《江南园林志》中的一些语言也验证了我的说法。“于疏密、曲折、对景三者,由一境界入另一境界,可望可即,斜正参差,升堂入室,逐渐提高,左顾右盼,含蓄不尽。其经营位置,引人入胜,可谓无毫发遗憾者矣。”其中,中国人对眼前有景有着十分执着的追求,他们希望把人们所有凭栏而歇的地方全部变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让人迷醉于其中。《园冶》中多次提到对“画意”的追求,计成造园掇山之时,参照了许多当时画家的名作,而所成园林“宛若画意”。园林中的绘画元素,极尽概括无非是两个词——如画和入画。下面我会主要从两个方面(北大董豫赣老师提出的如画和入画)选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来分析。
园林中对山水画的体现
1.框景如画(巧于因借,借景成画)
门窗磨空, 制式新裁……工精虽专瓦作, 调度犹在得人, 触景生奇, 含情多致。 [1]
刹宇隐环窗, 仿佛片图小李。[2] (小李, 指唐画家李昭道。)
框,画框,若以窗为框,框自然之景,赏天地之画。
1.1 窗
早在 1500 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南朝齐诗人谢眺对窗户的本义做出最精辟的概括“辟牖栖清旷,卷帘候风景”。而造园大家计成曾经在《园冶》中提出,中国园林之精髓——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这其中的前半句话,正好印证了古人摆放窗的手法。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很多的江南庭院中,每一个窗并不仅仅是为了采光而设立,更多是因为窗可以表现中国画作的传神韵味。
此时,窗子仅仅是一个媒介,所看到、界定的是室外的相对视域范围,其组成界面主要是天空,地面、建筑,而组成元素则还包含水面、植物、山石等。而且,距窗远近,角度,高度都决定了窗中之画的品质。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所著《闲情偶寄》便有提及。
图1-1:《闲情偶寄》山水图窗 凡至窗之屋,进步宜深,便坐客观山之地,去窗稍远,则窗外之廓为画,画内之廓为山,山与画连,无分彼此,见者不问而知为天然之画矣。
浅促之屋,坐在窗边,势必依窗为栏,身之大半出于窗外,但见山而不见画,则作者深心,有时埋没,非尽善之制也。[3]
大致意思是说:坐在窗边观看奇山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离窗子太近,此时窗框就是画框,而画中之框就是奇山,俨然一幅传神的山水之画,此时你根本分不清楚这到底是画还是窗。但是如果坐的太近,必然会倚窗远望,身子有一半会不由自主地探出窗外,便只见山而看不到画了,如此,造窗之人的心血便失去了大半。
图1-2:《闲情偶寄》尺幅窗图式 此窗虽多开少闭,然亦间有闭时;闭时用它槅它棂,则与画意不合,丑态出矣。必须照式大小,作木槅一扇,以名画一幅裱之,嵌入窗中,又是一幅真画。[4]
大致意思是说,从窗子的功能考虑,它必须有时是关闭的,但是,关闭之时,就少了窗外的如画美景,那怎么办呢?李渔极为聪明,他请丹青高手画一幅非常漂亮的画,当窗子关闭之时,便把画嵌在窗子背后,如此一来,原来窗中之画便不会消失,尽管不如原来尽善尽美罢了。
“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宽止及寻,而其中则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是以此山原为像设,初无意于为窗也。后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合牖。乃瞿然日:是山也,可以作画;是画也,可以为窗:……。遂命童子裁纸数幅,以为画之头尾,及左右镶边。头尾贴于窗之上下,镶边贴于两旁,俨然堂画一幅,而但虚其中。……,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而‘无心画’、‘尺幅窗’之制也。” [5]
李渔的“无心画”、“尺幅窗”就是在建筑的墙壁上做出窗洞,将这些洞口外围贴有纸张,通过借用窗外的景色,来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画面,这种“以窗作画”的创作思想,真正体现了计成所说的“处处邻虚,方方侧景”。
图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