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研讨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研讨 --从《劳动合同法》的视角解读既往案例 主讲:梁艳松 合生智慧咨询、企业学习网 () 前 言   本次研讨会所涉及的案例,都是企业常见案例。大多的最终结果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会有所不同。今天,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 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劳动合同法》与现行《劳动法》及 其配套法规的区别。   案例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大家日后为企业打赢官司,更重要 的是为了避免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防患与未然.   同时,《劳动合同法》只是劳动关系中的专项法规,做好员工关 系工作,不仅需要掌握这部法律,对一些常见纠纷现象的法律规定的 了解,也是我们这次研讨的目。   我们本次案例的探讨包括劳动合同争议,以及劳动合同变更争议 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劳动合同争议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争议 1、劳动合同无效争议 2、试用期约定争议 3、劳动合同续订争议 二、劳动合同变更争议案件 1、变更工作岗位争议 2、变更工作地点争议 三、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争议 1、劳动合同终止时间争议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四、竞业禁止争议 五、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1、违约金争议 2、因用人单位侵权辞职争议 六、关注 1、试用期规定的变化 2、建立健全合法有效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3、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4、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规定的变化 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变化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争议 1、劳动合同无效争议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唐某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在应聘时,唐某向公司递交了自己的简历。简历中,唐某描述自己曾在东北某高科技企业担任技术部门经理两年,又在天津某高科技企业担任技术部门经理一年。由此,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认为唐某的工作经验非常适合自己公司的需要,故将唐某录用,担任技术部门经理,并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5000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人单位发现唐某的工作能力与自己的预期相距甚远,遂对他的工作履历产生怀疑。经调查,唐某所谓的分别在东北和天津的高科技企业任职技术部门经理的工作经历存在夸大成分,一是职务只是项目经理和项目主管,二是在两家企业工作的时间均只有半年。 用人单位认为唐某对公司提交了虚假简历,骗取了公司的信任,因此决定与之解除劳动合同。 唐某认为公司应向自己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结果: 唐某采取欺骗的手段获取用人单位的信任,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该劳动合同关系是建立在欺诈的基础上,依据《劳动法》有关规定,该劳动合同无效,因此认定公司方与唐某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基于上述理由,仲裁委员会驳回了唐某的申诉请求。 唐某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经终审审理,生效判决的结果与仲裁委员会相同。 本案适用法律:   《劳动法》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相关地方法规: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向劳动者说 明岗位用人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社 会保险等情况;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有关情况,并应当如实 向用人单位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和学历、就业状况、工作经历、职业 技能等证明。   第二十二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   (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   (三)内容显失公平的; ???(四)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部分无 效的劳动合同,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劳动者已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应当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提供相应的待遇。 现行法规的不足:   未对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此类案情的处理,系出于法理推断。 《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八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劳动合同法》该规定的优点   明确了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