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趋同与趋异——实证争论25年.pdf

经济趋同与趋异——实证争论25年.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海社会科学 2014年第 1期 经济趋 同与趋异 实证争论 25年 李松林 赵晓葵 陈亚威 摘 要:经济增长理论争论中的一个焦点是经济在长期是趋同还是趋异。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 综述认为趋同和趋异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周期概念,而不是像大部分学者所认为的 “短期趋异长期趋 同”的二期概念。在研究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时本文采用非参数多项式样条估计的方法对我 国1978—2011年的时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周期性的关 系,即在某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区域差异在缩小(趋同)而在超过某一经济发展水平时区域差异会增大(趋 异),如此反复呈现周期性 。 关键词:趋同与趋异 非参数多项式样条估计 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14)O1—oo44._06 作者简介:李松林,男,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化 问题 。 赵晓葵,女,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陈亚威,男,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可 持续发展 。 一 、 引言 经济增长中的趋同还是趋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研究者中一直争论不休,他们的争论 主要来 自于理论和实证上的争论 。理论上的争论主要是来 自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 典增长理论假设封闭的经济中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和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无论经济体的初 始条件如何,那么资本少的穷国(欠发达的区域)会有较高的边际生产力,这样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穷国(欠发达的区域)会追上富国(发达的区域)及各经济体会趋同于唯一的平稳状态。这就是Solow (1956)框架下的绝对趋同假说(Sala—i—Martin,1996)。Sala—i—Martin在研究美国和OECD国家 区域时,并没有发现所谓的绝对趋同,同时为了区分绝对趋同,他提出了条件趋同和 盯趋同。Quah (1996)在研究欧盟区域时发现整个区域并没有出现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但是发现了在起始条件相 同的国家之间会出现趋同,定义为俱乐部趋同(Club—Convergence)。到了最近Luck(2008)在Wodon 和Yitzhaki(2006)的基础上提出了P趋同,并且强调P趋同是一种比B趋同和 趋同更易侦查的趋 同,至此有关趋同的理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然而内生增长理论 (Romer,1986;Lucas,1988)认为人力 资本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加之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以及技术进步具有 高的地方化特性并且扩散很慢,这样就会得到经济趋异的假说。同时近二十年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 派强调地方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作用,同样也能得到经济趋异的结果 (Fujitaeta1.,1999;Fujita, 44 Thiess,2003)。以上就是经济增长中的趋 同和趋异理论上的争论。 实证上的争论 自Baumol(1986)开始就没停过。世界各国有关这方面的实证接连不断,主要是来 自于以下三方面的兴趣 :第一是检验趋同还是趋异就相当于检验经济增长理论,也就是对经济增长理 论的实证考察;第二是由于欧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欧美经济学家一个兴趣是处于外围的后加入 的欧洲国家在人均收入上能否追赶上欧盟的中心国家,所以有关欧盟的实证相对比较多;第三是可以 用来检验政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例如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以及各项政策措施帮 助落后地区发展,这同样可以用趋同还是趋异来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趋同就代表了政策的有效性而趋 异则代表了政策的无效(FisherandStirbock,2006)。基于以上兴趣各国的经济学研究者在对趋同还 是趋异检验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得出的结论是趋同(Baumol,1986;Barro,Sala—i—Martin,1992; Armstrong,1995;Quah,1996;Miller,Genc,2005)和趋异 (Chatterji,Dewhurst,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