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图谱.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病害图谱

小麦病害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苗期根部症状 小麦根腐病叶片症状 小麦根腐病叶片病斑放大 小麦根腐病根颈部受害状 小麦根腐病中期根颈部症状 小麦根腐病穗腐症状 小麦根腐病引起的青枯和白穗 小麦根腐病菌的子座 小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梗 小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 小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放大 小麦根腐病菌的寄主范围 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小麦根腐病的传播途径 小麦根腐病的侵入途径 小麦根腐病的再侵染 小麦根腐病的发病条件 耕作制度 种子带菌率 土壤环境 营养条件 品种抗病性 气候条件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 小麦黄矮病 小麦病毒病典型症状 小麦病毒粒体性状 小麦病毒寄主范围 小麦病毒病的传毒介体 小麦黄矮病传毒介体-蚜虫 小麦黄矮病传播介体特性 冬麦区黄矮病发病规律 冬春混种麦区黄矮病发病规律 小麦黄矮病发病条件 耕作制度 栽培管理 气候条件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 小麦各生育期病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病害防治技术 小麦冬前苗期生长情况 冬前苗期病害防治技术 分蘖末期病害防治技术 小麦返青拔节期生长情况 返青、拔节至孕穗期病害防治技术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生长情况 抽穗至灌浆期病害防治技术 成熟期病害防治技术 *苗期低温受冻,幼苗抗逆力弱,病害重; *小麦叶部根腐病情增长与气温的关系比较大,旬平均气温达到18℃时病情急剧上升; *小麦开花期到乳熟期旬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并配合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病势进一步发展,但干旱少雨造成根系生长衰弱也会加重病情; *穗期多雨、多雾而温暖易引起枯白穗和黑胚粒,种子带病率高。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耐)病品种 *药剂防治 品种间苗期抗病与成株期抗性无相关性,穗部抗病与叶部抗病无相关性,在鉴定和选用抗病品种时应当根据实情选择。 用三唑酮、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敌萎丹等处理种子。 *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2年,可有效减少土壤菌量。 *减少越冬菌源:麦收获翻耕,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菌源。 *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覆土不宜过厚,合理施肥浇水等,均可提高植株抗病性。 *在春季喷洒三唑酮、丙环唑等控制病害发展。 *提高防效的关键在于施药时间和施药质量。 *也叫“黄叶病”、“嵌边黄”。 *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及华东等冬麦区、春麦区混种区。 *受害小麦,一般减产5%-10%左右,严重的可达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 *新叶从叶尖开始发黄,植株变矮。叶片颜色为金黄色到鲜黄色,黄化部分约占全叶的1/3-1/2。 *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分蘖减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 *即使能越冬存活,一般也不能抽穗。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旗叶发黄,呈鲜黄色,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抽穗,千粒重减低。 *由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中的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 *病毒粒体为等轴对称的正二十面体,直径26-30nm。 *病毒致死温度为70℃,稀释限点为1:1000。 BYDV主要侵染小麦、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及燕麦、鹅冠草等100多种禾本科杂草。 *BYDV不能由土壤、病株种子、汁液等传播,只能由蚜虫传播。 *主要传毒蚜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及玉米蚜等。 *根据蚜虫传播能力的差异,已明确我国BYDV有GPV、GAV、PAVG、RMV等株系,其中GPV株系为我国特有的株系类型,也是造成我国小麦黄矮病流行危害的主要株系。 *麦叉蚜在病叶上吸食30min即能获得病毒。 *带毒的麦二叉蚜在健苗上吸食5-10min即能使健苗感病。 *一般获毒后的3-8天内传毒率高,以后逐渐减弱,约传毒20天左右。 *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BYDV的能力不同。 *越冬:以有翅成蚜、无翅成、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有些地区也产卵越冬。冬前感病的小麦是第二年早春的发病中心。 *越夏:5月中、下旬,各地小麦渐进入黄熟期,麦蚜因植株老化,营养不良,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越夏寄主(次生麦苗、野燕麦、虎尾草等)迁移,在越夏寄主上取食、繁殖和传播病毒。 *秋季发病:小麦出苗后,麦蚜又迁回麦地,特别是田边的小麦上取食、繁殖和传播病毒。 *越夏:晚熟春麦、糜子和自生麦苗是麦蚜和BYDV的主要越夏场所。 *春季发病:5月上旬,麦蚜逐渐产生有翅蚜,向春小麦、大麦、玉米、糜子、高梁及禾本科杂草上迁移。 *秋季发病:9月下旬,冬小麦出苗后,麦蚜又迁回麦田传毒危害。 *越冬:麦蚜在冬小麦上产卵越冬,BYDV也随之传到冬小麦麦苗上,并在小麦根部的分蘖节里越冬。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