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中医治疗经验-施杞.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中医,医疗

施 杞 中医骨伤科名家施杞 吴   陈治立 王拥军 崔全起 万 超 整理 编者按 施杞,江苏人,生于1937年。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受庭训。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师从中医伤科大家石筱山、石幼山。 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30余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骨伤 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 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 副会长、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市 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职。还被美国普士顿大学、新加坡中医学 院、日本关西针灸大学、欧洲中医学院等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施氏长期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崇尚易水学派, 注重护养脾胃,较完整地继承了上海石氏伤科的学术经验。擅长治疗各类脑病和脊椎病, 对脑 外伤、脑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及各类风湿痹证有较深入的研究。治疗 颅脑损 伤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对伤科内损杂病多用“临证三辨,衷中参西”的方法; 治骨折在分 早、中、晚三期基础上,予以“摸、整、稳、运、治、调”六法;治脱位强调“一清、二 巧、三稳定”的原 则。多年来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胃兼养,内(损)外(伤)兼 顾,调治结合” 的学术主张。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了《中国骨伤科学》、《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 精华》、 《临床中医脑病学》、《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等16部学术著作。先后主持承担 了10项 国家及部、市级科研课题,其《痹证的实验模型和现代病理基础》获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科技进步 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化瘀法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 家中医 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   谓之通,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       于仁厚处用心,于精深处用功。 ———施 杞 施杞,1937年生,江苏省人,中共党员。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学熏陶,酷爱中 医。 1957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6年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础。 1963年7月以优 异成绩毕业,遂被留任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工作。 1963~1966年,施氏又以   第五卷672   #### 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住院医师的学习训练,并且得到了著名中医伤科大家石筱山的师传,为 以后 的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7~1982年期间,四次赴外院进修,先后在上 海中医学院 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进修;二次赴上海第一医学院附 属华 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并获得了第八届全国脑外科医师进修班结业证书。80年代初,经 上海 中医学院安排,正式拜石幼山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理论和石氏伤科经验, 并兼 收并蓄,学习魏指薪、王子平等沪上伤科名家的伤科特长,成为中医伤科的新一代学科带 头人。 施氏杏林从业35年,曾先后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教研室 主任,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主管医学教育、科研及中医中药工作。他提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 取 “一体二翼”的大鹏战略,即坚持以继承2000余年来所形成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丰富 的临床 经验为主体,以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为 二翼,实 现在继承中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的腾飞。 施氏在长期的医疗、教育、科研工作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流派特 点。他 崇尚易水学派,注重护养脾胃,较完整地继承了石氏伤科的特色。临床上,他精于辨证, 善于调 治。在治疗颅脑损伤等外伤性疾病时,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对于脊椎病等伤科 内损病、 杂病又多用“临证三辨,衷中参西”的方法。治疗骨折,在分早、中、后三期基础上,予 以“摸、整、 稳、运、治、调”六法;治疗脱位,他强调“一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他对李东垣 内伤发热学说 的研究有独到的心得,认为:火有虚实,治分补泻。伤损以后虚实夹杂,常有火热之象, 如痰瘀 互结,瘀而化火,此乃实火,治宜清化火热;如脾胃虚损,升降失调而致热象,此为虚 火,治宜扶 养正气。他认为:瘀久必兼水湿,常用益气、泻肺、逐瘀、峻下、渗湿、温阳六法。“以 气为主,以 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胃并养,内(损)外(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