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7年度中考政 治真题试题(含解析1).docVIP

山东省青岛市2017年度中考政 治真题试题(含解析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青岛市2017年度中考政 治真题试题(含解析1)

山东省青岛市2017年中考政治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7?青岛)2016年8月22日,在第31届(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展现了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大振奋了国民精神。 A.雅典 B.伦敦 C.北京 D.里约 D. 2.(2017?青岛)2016年9月25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 A.天眼 B.凯克 C.海耳 D.大双筒 A.   3.(2017?青岛)一条微博不到4天就获得1.8万多次的点赞,讲述的是:成都一位环卫工人想喝冰饮,但当得知最便宜的也得6元钱时,他犹豫了。这时店员姑娘谎称有折扣,4元钱给了他一大杯。这启示我们(  ) A.真诚待人,言而无信 B.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C.记人之过,忘人之善 D.尊重他人,讲究方式 D.   4.(2017?青岛)随着失信惩戒机制的加快推进,一批“老赖”被查处。一些企业反映,由于一时疏忽而被列入“黑名单”,却导致在企业贷款、个人出行等方面处处受限,这种惩戒过于严厉。你认为这一机制(  ) A.合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失信行为 B.不合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C.合理,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D.不合理,这些企业的主观过错并不大,不应惩戒过严 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认为并不严厉,不讲诚信就要受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C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从根本上杜绝过于绝对了,排除,B是错误的,排除,D是错误的,排除,故选C。 考点:做诚信的人   5.(2017?青岛)“醉驾入刑”施行6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675人,其中4919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 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 A.   6.(2017?青岛)下列行为体现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是(  ) 小丽上课认真听讲,刻苦学习 小强在微信上任意发布他人私密信息 小明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小美孝敬父母,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A. B. C. D. 【答案】C. 小丽上课认真听讲,刻苦学习 7.(2017?青岛)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第一条中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D.民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考点:宪法 8.(2017?青岛)浙江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 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 B 【解析】 试题分析: 农民陈某不知道捉癞蛤蟆违法,可见他不懂法,不知法,所以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法不可违,C是错误的,违法不一定犯罪,D是错误的,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故选B。 考点:法不可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