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PDFVIP

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

第 35 卷第 17 期 生 态 学 报 Vol.35,No.17 2015年9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Sep.,2015 DOI:10.5846/ stxb201312223000 冯骏,张继辉,疏义林,姚龙,唐鑫生,吴海龙.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生态学报,2015,35(17):5638鄄5647. Feng J,ZhangJH,ShuYL,YaoL,TangXS,WuHL.ThegeographicdistributionpatternandhabitatselectionoftheChineseconcave鄄earedtorrentfrog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17):5638鄄5647. 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 1 1 1 1 2 1,* 冯摇 骏 ,张继辉 ,疏义林 ,姚摇 龙 ,唐鑫生 ,吴海龙 1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芜湖摇 241000 2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山摇 245041 摘要: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是一种小型山溪蛙类,由于叫声独特,种内具有超声通讯功能而引起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广泛 关注。 首次针对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生境选择以及人为干扰强度对种群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共调查了9县 1区32条 不同的山溪,发现其中的16个有凹耳臭蛙分布,除黄山区的香溪和浮溪具文献记录外,其余 14个分布点均为首次报道。 基于 现存凹耳臭蛙分布点的水系关系,推测该物种在皖南的分布呈现出以青弋江、新安江和水阳江三大水系为纽带、间断分布的格 局。 对其中10个分布点222只凹耳臭蛙生境选择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夜晚活动周期内,该物种对乔木、灌木丛、草本植物、岩 石、沙滩和倒伏朽木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F =25.75,P0.001),栖息在草本植物和灌丛中蛙的数量明显多于栖 5,54 息在其它几种生境类型中的蛙类。 暗示溪流沿岸的草本植物和灌丛对该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乔木对其非活动周 期的隐蔽可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破坏程度,将人为干扰程度划分为强、中和弱3种不同强度,对 不同干扰强度下种群相对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中等干扰强度下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强度下的种群 = = 密度(F2,13 8.155,P 0.005)。 推测适度的人为干扰可能增加了栖息地内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对蛙类的生存和繁衍更为有利。 但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对溪流沿岸植被的破坏更为剧烈,种群密度显著下降。 关键词:凹耳臭蛙;地理分布;生境选择;种群密度;人为干扰强度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the Chinese concave鄄 eared torrent frog in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1 1 1 1 2 1,* FENGJun ,ZHANGJihui ,SHU Yilin ,YAO Long ,TANG Xinsheng ,WU Hailong 1 Collegeof LifeSciences,AnhuiNormal University,KeyLaboratoryforthe Conservationand Utilizationof ImportantBiologicalResources of AnhuiProvince, Wuhu 241000,China 2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Huangshan Uni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