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电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心律失常 (arrhythmias) 定义:凡是不符合正常心律活动规律的心律均为心律失常。 包括:激动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等。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 正常窦性心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窦性P波有规律地发生。 2. P波的频率:60-100bpm. 3. P-P间期互差不超过0.12s. 4. PR间期 0.12s. 概念:是指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 发生机制: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发生部位:异位即除窦房结以外的任何部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 根据起源部位分类: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性心动过速 其中前二类占90%左右。 27岁,男性, 发作性突发心悸病史。多于劳动中出现,持续3~5分钟可自行缓解。 心电图特点: 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突发突停) P`成逆行性,但 P`难以辨认, 常埋在QRS波群中。 3. QRS形态正常,节律规则。(快而匀齐)频率:160-250bpm 单靠常规心电图来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时略有困难。 以下可以帮助诊断: 1. 是否由房性早搏引发。 2. 对颈动脉窦按摩的反应。 3. 最好的办法:是依靠电生理的检查。 李某,76岁,以“反复晕厥”为主诉入院。 临床意义:多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洋地黄过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Flutter and Fibrillation) 扑动和颤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为快速的自动性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发生于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发生于心室者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1.心房扑动(AF) 2.心房颤动(Af) 3.心室扑动(VF) 4.心室颤动(Vf)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AF) 概念: 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房性异位心律,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相等,频率快而规则,之间无等电位线的心房扑动波(F波)。 心房扑动,AF 心电图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相同,间距相等,连续出现的扑动波(F波),等电线消失。 F 波的频率在250-350bpm.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波形。 QRS波群形态正常。 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 2:1-4:1.固定比例下传时,心律规则;反之,心律不规则.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Af) 发病率高, 成人发病率0.3-0.4%,超过75岁者发病率接近10%。 病因:1.器质性心脏病: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亢。 2. 少数发生在心脏结构正常者。 危害:血栓栓塞,心衰。 心电图特点(重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各异、大小不同、间隔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在350-600bpm. 2. R-R间期绝对不等 3. QRS波群形态,振幅与窦性心律基本相同。 。 发生机制:多灶微折返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房室阻滞是指一个或多个心房激动,未能下传到心室。 分型: II度Ⅰ型AVB: 阻滞部位绝大多数在房室结水平,且为良性的。 II度Ⅱ型AVB: 阻滞部位一定是在结下的阻滞,且较肯定是恶性的。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bundle branch block) 束支传导阻滞(BBB): 1. 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大于0.12秒, 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2. 束支阻滞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 束支阻滞多见于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等。 3. 左束支阻滞提示心肌有器质性病变; 右束支阻滞则可见于健康人。 右束支阻滞远较左束支阻滞常见。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 1.QRS波群时限≥0.12s, 2.V1或V2呈rsR’(rSR’) M型。 3.Ⅰ、V5、V6导联S波增宽有切迹,时限≥0.04s 3.伴继发性ST-T改变,与QRS波群终末向量相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同,QRS波群时限<0.12s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