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之都”的烟水之气
“文学之都”的评选更要看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
“市井里巷,尽揽六朝烟水气;将相布衣,共写古今大文章。”即使是南京这样一座充满了文学想象的城市,当它提出要申报世界“文学之都”时,人们还是要追问一句:底气何来?
5月中旬,南京举办“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会上,中国(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揭牌,南京正式提出申报“文学之都”。 2017年5月中旬,南京举办“文学多样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贵际高峰论坛,正式提出中报“文学之都”。图为读者在南京某书店读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4年起开始评定“文学之都”,是“创意城市网络”的一环,旨在通过评审,“为全球以文学文艺创作而知名的城市做一个冠名示范,促进文学原创力与公共文化的融合”。
中国尚无城市获得这一称号,而关于南京是否有底气做“冠名示范”的议论,指向的不只是南京一座城,而是:“‘文学之都’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城市有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文脉”不是唯一评选标准
文?W与城市总是互相影响、彼此成就的。
出生在南京的作家叶兆言曾撰写《文学与城市》一文,认为“城市给了文学一个机会”,城市就如同孵化器,只要温度合适,作家就会应运而生,而文学则为城市丰富了精神内核,提供了虚与实之间的无限想象。
如果一座城市能够印下文学想象所赋予的个性,那么它理应有着积淀深厚的文学传统,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文脉”。在这方面,南京申报“文学之都”确有底气。
“虽然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大多短命,但南京的文脉却千年不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说。
公元5世纪,南朝文学家刘勰在南京撰写《文心雕龙》,不久后梁武帝在南京制礼作乐,设文学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馆,成为与儒学、玄学、史学并列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到了唐朝,金陵即南京成为诗人李白最喜欢的城市之一,他在一生的云游中曾七次进入金陵,远多于他进入长安的次数。
清代两部举足轻重的小说皆和南京有渊源,先是生于南京的曹雪芹写出《红楼梦》,金陵亦是全书人物的故乡,后是文学家吴敬梓寄寓南京,在秦淮河畔写成《儒林外史》。
当代,南京也有苏童、毕飞宇、叶兆言等一大批名作家,城市中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实体书店等文化资源。
根据公开报道,上海和深圳也有意申报“文学之都”。若论“文脉”,上海不输南京,代表作家也响当当,包括张爱玲、王安忆、严歌苓、陈丹燕等。深圳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于爱成则认为,深圳有10万文学写作者,文学活动多样、创作体量巨大、品类丰富多元。
评选“文学之都”的标准若仅是文学传统,略有历史的城市都会说出自己与文学的渊源。不过,“文学之都”的评选更要看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包括文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文学作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翻译和出版本国各民族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情况,为促进本国和外国文学艺术交流所采取的措施,等等。
在这方面,第一座“文学之都”爱丁堡是个典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进行的评估,爱丁堡文学产业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约为220万英镑。它拥有50家出版社,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举办的爱丁堡国际图书节是全世界最大的图书节,同时,它还为文学产业引入了大量的资本,设立表彰苏格兰文学的布克奖。
因文学活动而兴
目前已经获评的“文学之都”,包括爱丁堡、墨尔本、爱荷华、都柏林、雷克雅未克、诺里奇等20座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常年举办丰富的文学活动。
其中,美国小城爱荷华可以说是真正因文学活动而兴的城市。
这座美国中西部小城没有高楼,周围是无垠的玉米地。这样看来,爱荷华应是安静甚至死寂的,在本就历史短暂的美国,这样一座小城似乎并无文化积淀可言,更遑论“文脉”。但事实上,爱荷华市公共图书馆的赞助人数竟然比爱荷华市民人数还要多。
这得益于爱荷华大学的存在。在小城中心的3万人中,大多数是爱荷华大学的师生,而爱荷华大学有着全世界最出色的创意写作专业。江苏著名作家叶炜在爱荷华大学访学时曾感慨:“我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就读的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一直把这里的创意写作系统作为可复制的典范。”
以学生和研究者为主要居住者的爱荷华,其文化活动与社区居民的多样化文化诉求是紧密联系的。
为提升文学氛围、激励文学写作与交流,爱荷华启动了诸如国际写作计划与作家工作坊、爱荷华之夏写作节等一系列战略机制。这让爱荷华逐渐成为了当代原创性写作和文学阅读的一个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爱荷华城的评价是:“(爱荷华)非常值得全球其他小型城市借鉴,可以被看作规划社区文化生态结构的一个绝佳范例,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