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27年,我加入上海工部局乐队
1921年,萧友梅先生在北京大学力、了音乐传习所。1923年至1924年,我在那里学过小提琴。当时我已不是初学,因为是个别上课,我没有遇到过其他学小提琴的,所以猜想我的程度大概算是最高的,而且我去学习不久,音乐传习所在北大三院大礼堂开音乐会是叫我去拉的独奏。随后我去了青岛,又跟一位奥地利提琴家学了半年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个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画的青年,他说上海美专也有音乐系,教小提琴的老师是意大利人。那时我对上海了解很少,一听他这话,立刻决心去上海美专学习。我和父亲商量后,他也同意,而且亲自陪我到上海。就这样,1925年秋天,我去了上海。
我到美专办完入学手续,住进宿舍,马上拿出提琴练习一会儿,活动一下手指,准备拉给意大利老师听。才拉不多时,进来一个人,很和气地和我打招呼,自我介绍说他是这里的小提琴老师,在外面听我拉琴,程度很深,比他拉得好多了。我有点愕然。我说在北方听人说这里教提琴的老师是意大利人。他说他在这里教提琴已经多年,是本校唯一的提琴教师,这里从来就没有意大利人来教过。我更加愕然。这位名叫潘伯英的先生说本校小提琴的学生都是初学者,像我这样的程度他教不了。他建议我既来之则安之,音乐系还有很多其他课程可以学,至于小提琴,他建议我去工部局乐队找外国人学。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和我最初来上海的愿望基本符合。
那时候工部局乐队排练演出都是在工部局市政厅,它坐落在南京路上,介于广西路和云南路之间,现在的新雅酒店就是市政厅原址的一部分。我急不可待,第二天上午就去市政厅二楼大厅。乐队正在排练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听众席空无一人。我在正中坐下听排练,其实是在选老师。我仔细观察谁的姿势方法最好。正在出神,排练休息,有个身材高大的乐师走到我跟前来,问我是不是喜欢音乐。我说我是学习小提琴的,他问我跟谁学琴,我说刚来上海,还没有找到老师。他说他是上海最好的小提琴教师,“你看乐队那么多拉琴的,都是只会拉不会教”,如果我愿意的话,他很愿意教我。我想真是凑巧,怎么会这么方便,教师自己送上门来。我不假思索,立刻决定跟他学。我回到美专,告诉潘伯英先生说我找到了小提琴老师。他问我那人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梵?海斯持(Van Heyst),潘先生说他也跟他学过。
当时我虽然已经学了几年琴,但程度还不深,有了外国老师的指导,能继续学下去,我很满意。这位老师是荷兰人,梵海斯特是他的姓,名字不记得了。他在荷兰音乐学院学习时主科是小提琴,副科是巴松。他在工部局?范尤蔚诙?小提琴,必要时池就去吹低音巴松。我上课时听他拉琴觉得他不是很精彩的独奏家,但读谱能力很高,音很准。凡是布置给我的乐曲,他都能很熟练地演奏出来,但演奏得并不动人。他很重视技术的全面训练,重视音阶和音准,给的功课数量大,进度快。凡是他给我的功课,我都能按时练好,教和学都很顺利。
美专音乐系的课程我觉得都太浅,就没有去听课。后来得知他们请了京剧胡琴名家陈道安来教京胡,我很感兴趣,去学了一段时期,学些过门牌子。考虑到京胡毕竟是伴奏乐器,要认真学下去就必须学唱京剧,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没有继续学下去,但从此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久不衰。一学期过去,我忽接潘伯英先生传达刘海粟校长的决定,从下学期起聘任我为美专小提琴教师。那时我只有十八岁,才当了一学期的学生,就突然变成教师,实在出乎意料。潘先生分配了几个学生给我教,程度都很浅,或者根本就是初学,很容易教。同时我还训练一个弦乐队,潘先生自己在里面拉大提琴。春季,美术系去杭州旅行写生,音乐系也一起去,在湖滨大礼堂开了一场音乐会。一学期过去了,到秋季有朋友傅彦长和张若谷拉我去上海艺术大学教琴,我就离开了美专。
上海艺术大学在江湾路上、虹口游泳池附近,校长周勤豪是曾经留日的美术家,他的夫人刘慕慈是刘海粟的姐姐,与刘海粟不和,开这所艺术大学是和美专唱对台戏。但是由于经济力量薄弱,上海艺术大学到1926年底就关闭了,我几乎成了无家可归者。就在这时,上海美专发生了一场反刘海粟风潮。由于美专是刘海粟独资办的私人学校,只能反对他,不能把他赶走,也打不倒他。于是全体师生脱离美专,筹建新华艺术大学,也把我拉去作为发起人之一。校址设在金神父路(瑞金一路)南端新新里。我搬到新华,又和美专老朋友团聚在一起,非常高兴。潘伯英先生和他的新夫人在新新里租了一幢房建起新家庭。由于学校开办伊始经费困难,教职员工都仅领生活费,大家也不叫苦。我因为一直有父亲的接济,经济上没有困难,更是毫不在乎。
从1925年秋季来上海,到那时已经一年有半。这期间我从未间断过小提琴的学习。工部局乐队每周日下午五点一刻有音乐会,一个演出季度有三十五场,除非万不得已,我一定去听,就像忠诚的信徒每周去教堂做礼拜一样。大厅演出的
文档评论(0)